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验课是宝宝早教不错的选择(0-1早教)

(2009-11-05 20:04:10)
标签:

育儿

早教

早期教育

宝宝

分类: 育儿心经

体验课是宝宝早教不错的选择(0-1早教)

        

     千辛万苦,宝宝终于在我腹中安营扎寨了。经历了最初的兴奋和激动之后,我就开始了养育宝宝的一系列规划。为此,我广泛阅览育儿杂志、书籍。“早期教育”“知名早教机构”这些字眼我就是在那时认识的。最初,我是对其顶礼膜拜的。感觉早期教育,是神奇的、有效的、不容忽视的、必须坚决贯彻的。而最佳进行早期教育的地方当然是那些知名的早教机构了。人家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专业的教师,有专业的教具,教程都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了。那时候,很是蠢蠢欲动的,恨不能马上把孩子从肚子里拽出来,送去上早教课,好好开发开放智力和潜能!

     大约是孕后期,我拿到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相当著名的书,一下子,我就被‘洗脑’了。早期教育原来是可以由父母在家完成的,还可以做的那么好,那么成功!我倍受鼓舞,马上买来若干本0—1岁宝宝的早教书籍在家研读,还做了笔记呢。

     只是,那时候苦于没有实施对象,所以这些还只能是很抽象的理论。哈哈,好不容易宝宝出来了,我学到的‘理论’可以落实了。于是,我把笔记整理成了‘早教’计划。第一个月该如何如何,第二个月该如何如何,还把宝宝在这个月龄的相应变化都记录下来。就这样,小宝参加的第一个‘早教机构’就在我们家里成立了!而教师当然是我这个新手妈妈了!

      这样进行了大约3个月,我感觉很不踏实。毕竟自己不专业,训练方式方法都是照着葫芦画瓢,未必得当。我还是很想带孩子参加早教机构,了却自己当初的‘梦想’。于是,我们参加了本地妇幼保健院举办的早期教育课程,一个月上一次。这是小宝参加的第二个早教机构,还是比较正规,也给我了一些育儿启示,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孩子发展的好与不足的方面。

     大约小宝半岁时,我还是不太甘心,很想看看那些经常打广告的知名早教机构到底有何优势。所以,我多次参加知名早教机构的讲座,都有所收获。而且听说可以先带孩子免费体验,更是坚定了我要带宝宝上早教课的决心。我先选了一家离家近的。一堂课上,我在观察孩子,学习人家的方式,还与别的妈妈交流育儿心得,咨询老师教育理念,倒是也很充实。小宝虽然小,但是一点不认生,表现的还是很棒的。不过,我的感受是,早教课上训练的内容和我在书上看到的训练形式大同小异。而且每节课的模式都是一样的。我弄明白了他们的思路,所以这课就可以不上了。体验课是宝宝早教不错的选择(0-1早教)

     后来又应邀带孩子参加了另一所更为知名的国际早教机构,还是双语教学。通过这两次体验,我发现带孩子上不同早教机构的体验课,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从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并积极与人家联系。小宝同学就开始了混迹于本地各大早教机构的生涯,一直到大约1岁半。(2岁3个月我们就为了宝宝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而为他选择了一家著名机构的早教课。事实证明,宝宝很喜欢,效果也很好!)

     再来说说我的观点:0-1岁的宝贝可以不上早教课,但是可以上上早教机构的体验课!原因如下:

1. 巩固理论,明确培养目标。此时的早教课,与其说教孩子,还不如说是教家长。通过上体验课,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方式,育儿知识和培养目标,与书中我们学到的进行互补。其实上了几家后,你会发现这些理论大同小异,和书上写的差不多。咱们‘活学活用’,在家里可以天天实施,效果很好,也更持久。

2. 学习方法,给宝宝新鲜感。虽然各家理论差不多,但是方法还是不太相同的。多上几节体验课,我们或许可以多学习亲子互动的方式,比如游戏,比如准备教具等。同时,多参加几家的体验课,孩子可以多感受不同的风格,有的侧重音乐、有的侧重艺术、有的侧重蒙氏等等。孩子会时常有新鲜感.我们也可以多观察和学习每家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孩子的反馈。特别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部分,这也是给我启示比较大的地方。

3. 扩大圈子,交流育儿心得。通过参加这些体验课,可以接触很多的早教人员和关注早教的家长们,可以加强交流,收获也不少。宝宝也可以多接触同龄的小朋友,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总之,我感觉,体验课就是一个窗口;一个让我们多学习育儿知识、技能的辅助手段;一个在我们感觉迷茫或是方法匮乏时,给我们提一下醒,开开眼界的不错机会。如果妈妈们相信的话,不妨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