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宝宝小’太当回事

(2009-06-22 22:44:41)
标签:

育儿

长大

形状

this

没有毅力

分类: 育儿心经

 别把‘宝宝小’太当回事 

     看我今天的打扮,像不像运动员?这是我摆的造型,呵呵……

       昨天看书,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位科学家科恩,建议说:“不要再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表现怎样,而是问孩子干了些什么。”“如果你有5分钟的时间,就全部用来和孩子讨论他忽然产生的灵感、或者他解决问题时的感想。帮助孩子忘掉分数,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踏踏实实的学习”

     我很是认同,今天接小宝放学后,待他自由玩耍一阵,我就问他,今天在幼儿园里做了些什么?小宝告诉我,“吃饭,认字,老师还教了我玩纸……”。妈妈很高兴,“玩了什么纸?”“用纸折了飞机”“那你会了吗?”出乎意料,小宝语气平静的说了句:“不会,因为我小,等我4岁了,长大了,就学会了!”说的理直气壮,好像这个理由很充分,不容置疑。他说这是他自己想到的。

     近来小宝多次提到“我还小,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了”“这是4岁玩的,太难了,我还小,等我长大了再做吧”这种意思。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但现在想想,这些话成了一剂良药,它缓解了小宝一遇到做不好的任务,就哇哇大叫,急躁烦躁的症状,给了他一个台阶、一个安慰。班上其他的大孩子可能能按照老师教的做好,而年龄小的小宝做不好,十分好强的他一定很着急。用这句话一安慰,小宝自然得到了解脱,保护了自尊,没有了尴尬。他会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 不是我不想好好完成,而是我现在没这能力,等有能力完成它了,我就会做好的。颇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味道。这样,孩子,或许很自然的原谅了自己,他认为大人也会如此的原谅我,并对‘长大了’充满期待……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稍微高出你能力一点的事情,试一试,做的不够好,不怎么会,‘算了,不做了以后再说吧’。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形成了孩子遇到难事就找理由推脱责任、就想办法避开、没有毅力、不肯吃苦的不良品质呢?

    诚然,孩子的发展,不论是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都有他的敏感期,或者说有他的发展阶段。用老人的话说,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到了那个年龄自然就学会了。就像是过了一岁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走了一样。那就不用提前努力的练习了吗?小宝现在就有这种意思。就拿折纸来说,3岁半的孩子,不见得能一下子把老师教的较为复杂的形状都会折,毕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锻炼的机会都不多(妈妈做的不够,没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检讨……)。那么,如果加以勤奋练习的话,手上的小肌肉群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应该很快就可以折出形状了。而总用这种借口,逃避练习的话,即使到了四岁,也未必就会折。也已经落后同龄小朋友很多了。可能到时,又没有信心,又要往‘长的再大些’推脱了。

     所以,我还是不以为这句话是对孩子有益。我们自然不会把高出孩子能力很多的任务交给他,万一他自己要求做些高出他的能力范围的事,一是,我们可以用上这句话,来安慰他,让他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二是,大人可以协助他完成,不至于浇灭他上进的热情;对于,他‘跳跳’就能实现的任务,他要用这句话来逃避暂时的困难的话,那我们不应该轻易纵容。而是可以想其他的方法,来鼓励他完成该项练习,体会一下努力后收获的喜悦,教给他:年龄小些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要努力跟上其他小朋友成长的脚步,人家可以做到的,我加倍努力之后也一定可以做到!我认为这种信念对于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很重要!

   这就是我的看法,后面,我就要开始实践了……期待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