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紧张唻
O(∩_∩)O~,真滋儿
今天,爸爸在看电视,小宝又一次拿起了爸爸的拖鞋,作出要扔开的架势。爸爸很生气,怪小宝总玩这么脏的东西。见到爸爸不高兴了,再看看妈妈,妈妈脸色也不好看。于是,小宝拿着拖鞋愣了一会,没有做任何动作。突然,跑到妈妈跟前,怯生生的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真是大有进步,难道小宝的执拗期正在顺利的进入尾声吗?同时,妈妈也意识到一点。小宝不是无缘无故的拿爸爸的拖鞋的。应该是,小宝想和爸爸玩,而爸爸是那种做什么事都是绝对全神贯注的人,一旦看了电视,就什么也听不到了。自然,会忽略孩子的声音。小宝就想到了,抢爸爸的鞋,可以引起爸爸的关注……于是,妈妈搂住宝宝,说“妈妈知道小宝是想让爸爸和你玩,才拿爸爸的东西的,是不是?小宝不是坏小孩,爸爸看完电视就会和小宝玩了,先自己玩等等爸爸,好不好?”小宝点点头,笑了。(理解万岁呀)“可是我不敢还给爸爸”(居然不好意思了)“去吧,爸爸不生气”小宝有些羞涩的跑到爸爸跟前,跟他道歉,父子俩拥抱一下,呵呵,没事了。
其实,好多回,我都发现,小宝越来越渴望在家里能有“发言权”,能受到关注。比如,餐桌上,大人在聊天,小宝时不时的也要发表些看法,(有时只是重复大人的话而已)可是我们根本忽略了他的声音,自顾自的交谈。他会急的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叫“爸爸/妈妈先别说,听我说……”。有时候,他蹲在地上玩玩具,仰着头跟我们说话,而大人们正在电脑前工作或干着其他的事情,总是没有注意到他的声音,他就会大叫、甚至跑到跟前,打一下妈妈,很生气的样子……“妈妈,你先别说……”。是呀,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他讲话时,在他无聊时,在他特意向你示好时,都需要大人细心的察觉,贴心的关注,他就会有被尊重的感觉,从而有利于他学着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等等。
所以,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要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光要听,还要和他们讨论他的观点,互动起来。为了培养一个自信的、热爱生活的、善于倾听的孩子。
善于起名字的小宝
小宝从小时候,会说话起,就喜欢给物品起名字。给自己起了英文名“wa”(实在不知汉语怎么写)。昨天,小宝在姥姥的陪伴下,亲眼见证了家里的“孔雀鱼妈妈生下了很多很多小宝宝”,小宝很是兴奋:“啊,那么多呀,像小蝌蚪一样。就叫它们‘小土豆’吧”。这不,一窝小鱼有了共同的名字---小土豆。今天,小宝感觉很不尽兴,又趴到大鱼缸上,同里面的鱼儿们‘商量’起来“小鱼,你们怎么还不甩子儿呀(倒是记住大人们说的名词了)”。满怀期待呢,有意思……
晚上,自己要画画,画了一条一条曲曲弯弯的线,边画边取名:
“这是大蟒蛇;这是云龙蛇;这是眼镜蛇;这是风蛇;这是猫蛇;这是牛蛇;这是高山蛇;这是车轮蛇……”直接把坐在一旁的妈妈说愣了,怎么那么多奇怪的蛇呀,小宝画的快说得也快,差不多得20来个蛇的名字,毫不重样。很遗憾,妈妈没有心理准备,只记住了头几个,后面的都没记住。给物品命名,应该也是小宝想象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吧。真不错,有那么多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