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爱问”宝宝的几个步骤(新浪亲子推荐之五)

(2009-05-16 21:45:10)
标签:

育儿

养成习惯

爱问

步骤

爸爸

分类: 育儿心经
培养“爱问”宝宝的几个步骤(新浪亲子推荐之五) 童年的伙伴亲密无间

        小宝的一句口头语就是:不知道。问他一件事,想都没想就先回答“不知道”,要是再问一句,他多半就会说出答案,发表看法了。但是,对于问题的答案、大人给出的结论,小宝却极少“刨根究底”。这可不是好习惯。探究精神、积极动脑、勤于发问、虚心学习这样的好的学习习惯,可是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目前来看,小宝还不太具备,于是,妈妈决定下手培养了。说着容易,其实挺难的。

        第一步,先从摆脱“不知道”下手。经过几次提醒,小宝有了改变。一旦下意识的说了“我不知道”,自己立即加上一句“怎么又先说不知道了,连想都没想呢”(几乎是妈妈的原话),再给出自己的想法。目前,的确大大减少了这句话的出现频率。

       第二步,让宝宝养成习惯去问“这是什么意思?……”。今天,妈妈在和宝宝一起讲故事“钉钉历险记”,遇到了好几种工具,其中一种是羊角锤。当时妈妈的确不太知道这个名称是否准确,就去问宝爸。随后,妈妈就夸了自己:“你看,我不知道的都要问清楚。”小宝加了一句:“这样就可以学很多知识吗?”“对呀……”

       到了下午,爸爸和宝宝一起玩,说了一个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宝立即就问了:“爸爸,这是什么意思呀?”(做的好!)爸爸解释了。小宝就很开心,炫耀起来:“你看,我不会的就问,我就学到了知识了。要是不会的也不问明白呀,我就成了傻小宝了。没知识呀,我不就成了文盲了嘛!”(这张嘴可真是会说话呀!)的确,后面遇到新的词,小宝倒是时不时的问:“这是什么意思呀?”

       第三步,让宝宝养成习惯去想“后面会怎样呢?”妈妈和小宝一起读书,以前只是偶尔启发着小宝对情节、结尾进行想象。现在要形成思维习惯。今天再读“Crunchy carrots(嘎吱嘎吱胡萝卜)”时,我们先读,再表演,随后,要求小宝续故事。但是他总想着要听妈妈说,大概是自信不足,不敢大胆想象。于是妈妈就启发:“猫先生和骆驼先生吓跑了之后,他们说什么呢?会不会遇到小动物呢?小动物会不会关心这两位呢?”渐渐的,小宝有了思路,打开了话匣子,一个颇为完整的故事诞生了。我们娘俩演了4遍。小宝更是开心不已,相信宝宝一定尝到了编故事的甜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好的思维习惯。

       第四步,让宝宝养成习惯去想“放上这个会怎么样呢”之类的问题,对探索科学感兴趣。自从爸爸带着小宝玩了“水的奥秘”的实验之后,小宝见到水洼就要停下,到处找些东西放进去,比如冰糕棍,小瓶盖,树叶,纸等等的,“看看谁能沉下去,谁浮在上面”,自己再总结一下,什么木质的都浮在水上……等等。有一处扔铅球的圈子,里面积了一层水,但不多,所以所有的扔进去的东西都浮着了。小宝观察了一下,说:“是不是水太少了,都浮在上面了?”每当这时,妈妈一定会停下脚步,陪着宝宝观察,实验。真希望这样的机会再多些,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就等着我们引导宝宝去探索了。

          哪怕是生活琐事,比如宝宝看到办公室挂着好几把钥匙,就问:“这怎么有那么多钥匙呀?这把开哪里呀?这把呢……”,问过很多回,也答了很多回,还是见了就问。可是只要宝宝好奇,问了,我们就要耐心的解释,一定不要说“你管那么多闲事干嘛?”,要鼓励孩子观察、好奇、发问。大人在旅途中、读书时、游戏里经常问问宝宝问题,会引导他知道该思考些什么,该问些什么,该观察些什么。

      暂时就想到这些,在今后的实践中,一定还会有新的想法,到时候再补充吧。也欢迎热心的朋友们给我加以补充和修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