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像生病的样吗?
今天凌晨,小宝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吃过药后,上午好多了,午觉后又开始发烧,只好带孩子去了医院。一开始,只是对小宝说要坐车出去玩,所以一路上,小宝精神状态还不错,还很喜欢说话。到了医院,下了车。小宝就开始问:“这是哪里?是打针的地方吗?我不打针……”顿时只见雷声不见雨。刚走近就诊室,还未进屋“雨”就开始下了。爸爸只好先带他出去转转,转移注意力。可是只要一走近那个区域,宝就“雷阵雨”“我不要打针,我要回家……”,任由你怎么解释,就是不肯。爸爸就带着他玩游戏,总算暂时忘记了“烦恼”。
快轮到宝宝了,爸爸和妈妈又默契地合作了一把,这次用的是激将法。
妈妈:“哎,宝爸,快到小宝了。可我看大夫没法给小宝看病,他都不肯进屋,怎么看呀。”
爸爸:“不会的。小宝是男子汉,自己就可以进去,给大夫说‘阿姨,我嗓子疼,我发烧了。’对吧?”(说的真好,小宝在认真的听)
妈妈:“不可能,就算他肯进去,一见到医生,小宝就一定会哇哇大哭,医生还是没法看病呀。”
爸爸:“一定不会的,小宝那么乖,那么懂事,见到医生也不会哭的。”
妈妈:“那咱俩打赌,看看谁说的对。”只听一旁的小宝同学发话了:
“我听爸爸的,一定是爸爸说的对。我不哭,我很勇敢,给我打针我都不怕。我自己进去……”说着就从爸爸的身上跳下来,居然自己跑到诊室去了,还给妈妈要了卡,自己交给医生:“阿姨,这是我的卡!”看病时也自己告诉大夫“我嗓子疼”,真的没再哭,而且情绪一直很好呢!
180度大转弯,充分说明了,孩子都有好胜心,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被调动起来,就可以使情况向良性方面发展。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大人要注意掌握时机、情景和说话的分寸。否则,激将法会适得其反。
这是言语上的激将法,行为上也可以达到“刺激”孩子好胜心的目的。
昨晚,爸爸和小宝一起玩飞镖。由于很久没玩,小伙子的拿镖姿势,力度都把握不好(爸爸说远不如他小时候玩的好),被爸爸指点的次数多了些,加上成绩不太好,只玩了4局,小伙子就罢赛了!任由爸爸怎么鼓劲就是不玩了,还使性子非要把爸爸的镖都扔走。(借此掩饰自己的自卑)这是小宝的一大弱项,只要自己表现不好,就开始排斥这项游戏,遇到难题就走人,让我们很头大!
随后,宝妈叫着宝爸来了个扔飞镖PK,把小宝晾到了一边。我们两人热火朝天的你一局我一局比了起来,还不时的夸张地夸奖着对方。“还是爸爸厉害……”“还是妈妈厉害,不过我不服,我要再努力”等等。此时的小宝默不作声的蹲在一旁,看着。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妈妈就说,“小宝,也来和妈妈比比吧,看看谁厉害?”给了个台阶,聪明的小宝当然要上了。小家伙立即蹦蹦跳跳的上场了。我们的竞争无形中激发了小小孩的好胜心,他跃跃欲试。比赛期间也会犯错误,被爸爸指导,但是很谦虚了;也会扔个零分,输给爸爸妈妈,但是可以很大方的表达祝贺。还不忘了给自己鼓鼓劲:“我输了也不怕,我再试一局”。当然也有表现很好的时候,小家伙自然笑开了花,好胜心更强了。这一晚,玩得很有收获,相信爸爸妈妈的榜样作用给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果然,今早,虽然身体不适,但是仍然主动要求和大人比赛飞镖,而且进步很大,还投中三次靶心呢,哈哈,赞一下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