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2013-02-28 01:38:40)
标签:

转载

好文,推广墨学。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李青友

     近来,热播电视剧《仙女湖之墨仙》,又激发了我对墨家的重新关注。

     墨学在先秦时期和儒学并列的两大显学。墨学的重要性和普及性不得而知。随着秦汉时代大一统的出现,特别是西汉早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墨家突然消失在了中国历史的深渊中。但是墨家的墨学却融化在了中国文化的血液中,无形无体。而今我们从《墨子》一书,仍能看出墨学的形体端倪。不妨我看看墨学的特别主张:

    其一,兼爱。兼爱是完全的博爱。为了更好的理解博爱,我们看看儒家的仁爱。儒家的仁爱,是以家庭为单位,把孝行一轮一轮推广出去发展成为忠君,从而稳固统治。儒家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亲缘关系越远,仁爱程度越低。墨家则不然,它主张无君无父,对陌生人依旧有仁爱之心。也就是说墨家和儒家“爱”的范围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墨学的境界是高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墨学比儒学更有利于社会近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其二,非攻。非攻是反对侵略战争。墨家提倡非攻,墨者个个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善于守城,往往帮助被侵略一方去守城。
  其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这一条在汉代得到了践行,特别是汉代前期的举孝廉制度,唯才是举搞得相当不错。
  其四,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在这个层面,还有令行禁止的意思。因为墨家本身就是一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它要发挥作用,必须严守纪律。
  其五,天志。掌握自然规律。中国有两个派别是本土科学的承载者,一个是道教,一个是墨学。道教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了相当的物理化学知识,而墨家的成员墨者们,几乎都是能工巧匠,他们的技艺很多倍《墨子》记录下来。
  其六,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墨子》中说“墨子右鬼”,很多研究者一直认为墨家是迷信的。其实则不然——“明”有“敬仰”的意思,明鬼也就是敬仰鬼、敬仰死去的前人的意思。因为墨家是讲究技艺的,技艺的传承中势必会纪念鼻祖、前辈。

其七,非命。儒家相信“敬天畏命”,墨家却说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条势必对正在奋斗的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八,非乐。礼乐文化是分等级、别贵贱的,墨家兼爱平等,自然对礼乐持以反对的态度,坚持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的主张。非乐,是平等思想的具体践行。这和“克己复礼”儒家是格格不入的。

其九,

    第九,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墨者注重生产,自身却很借用,经常褴褛衣衫,清苦自修。这一条一直有现实意义。
  第十,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东汉初年,因为丧葬浪费严重,光武帝刘秀颁布禁令,薄葬才实行起来。

    墨家的十项主张不无实际意义,但是他的组织形式很令当权者担忧。一是墨家只有一个首领,墨家首领称巨子;二是成员均不听政府的,只听自己首领的;三是都有暴力倾向。墨家的“非攻”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反对战争,但是他要以暴利来制止战争,甚至维护正义。每一个集权的政府都不能容忍有一个组织在自己的版图内活动。所以墨家的实体组织会在统一集权的历史背景下慢慢消失——而墨学并不因为没有巨子,没有墨家而消亡,他融化到文化血液的时候仍然在起着作用。

    有人说,儒学是幸运的,历史选择了儒学。岂不知,秦汉之后的儒学、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儒学和先秦的儒学相差甚远,甚至后世的儒学大师都是“拿他家之瓶装自家之酒”,甩着儒家的衣袍,宣扬自己的道理。而墨学虽然在秦汉之后的传承中缺乏实际的传承者或是集大成者,但是他寄附百家学说之列,深入社会方方面面,这也无可厚非。如若不信,请细读墨家十项主张。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转载]墨家:形虽败,魂未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