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拉图的世界=(肉体的)感官世界+(灵魂的)理型世界

(2011-03-26 00:04:10)
标签:

杂谈

分类: 修心养性Cultivating
  柏拉图所认为的世界 = (肉体的)感官世界 + (灵魂的)理型世界
  摘录自水色阑珊的博文“读《苏菲的世界》(十一)——柏拉图的理性”  
*************************************************
  读《苏菲的世界》(十一)——柏拉图的理性
  作者:水色阑珊 2011-03-17 14:24 星期四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519855&PostID=31668037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在苏格拉底服毒时才29岁,他目睹了老师苏格拉底被审判致死的全过程,对柏拉图而言,老师的死揭示了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的冲突。现实是残酷的,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似乎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可是老师苏格拉底却指出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理智认识亘古不变的真善美。
  
  ……柏拉图通过这样的思索得出了如下结论:“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这个存在就是理型的世界”,柏拉图的理型世界就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背后那个永恒不变的模子。柏拉图认为,能够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自然界中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会变化的,而我们对这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是一种看法或者意见,我们真正能够认识的只有那些运用理智能够了解的存在。
  柏拉图认为实在的世界是分为两个领域的:一个是感官世界,可以被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大约认识,这个世界里的存在都是些不断生生灭灭的事物;另一个是理型世界,我们无法用感官而只能依靠理性才能认识这个理型世界,它如同感官世界的理想模型,每一个具体可感知的事物都来自于它、体现着它,而又不是它,这个理型世界是不生不灭的,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它。由此观点,柏拉图进一步阐述了人是这双重世界的复合物,肉体属于感官世界,而灵魂属于理性是理型世界的,有着一种本能回归理型世界的渴望。柏拉图认为世间万物不过是理型世界的影子,而大多数人只是满足于生活在对这些生生灭灭的影子的追求上,却对投射出这些影子的永恒不朽的理性视而不见。
  柏拉图为了阐明他的理论,用一个穴居人的故事来做比喻:在一个洞穴中,人们被绑缚手脚坐在背对洞口的地方,他们只能看到从洞口的光线中投射到面对着的洞壁上的影子,就像是在看皮影戏,其中一个人挣脱了捆绑,第一个反应便是急于寻找洞壁上那些影子来自于何处,当这个获得自由的人爬到洞外,看到曾经投射在洞壁上的影子本来的样貌是如此色彩斑斓时,他深感震惊,他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洞穴里的同伴,但是,那些已经习惯于穴居的同类对他关于洞外的描述嗤之以鼻,最后这个发现了影子的真实本源的人死了。在柏拉图的眼中,这个挣脱枷锁爬到洞外的人就是哲学家。这则故事来自于柏拉图撰写的《理想国》,在他设计的这个乌托邦中,国家的领导者应该是哲学家,并且统治者与战士都不能拥有私人财产和家庭生活,养育孩子应该由政府来统一负责,而且女性通过训练也可以具有与男性一样的理性,可以参与治理国家。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