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社区文化
(2014-02-07 15:01:59)
标签:
移民美国社区文化投资移民风水冲煞家居 |
分类: 无门有风水命理工作室 |
有客户正考虑移民美国,发来图片让我出谋划策,给点良心建议,我收到文件一看,好家伙,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完美大宅,运营几十年的样板式成熟社区,这可让我说点什么好?因为房屋所处纬度和我们相似,所以我也就用了本土的风水法则给他提了几点建议,但是由于生活模式的大不同,在周边围栏、树种、景观以及窗户的设置、搭配上我给了几套方案,最后的一点专业意见是:只要当地没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这房子不是美国恐怖故事里的鬼屋,你就从了你儿子吧。
从迁徙式移民、战乱移民到经商、务工、求学移民直至当下所谓的纯投资移民,这世界变化的可真快,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国内外的房地产业靠的就是成家立业中的“家业”二字。成家立业之后就是安居乐业,但中国人心头总有一个“家”,于是,儿子、女儿们终究是战胜了生活习惯、生活圈、通络的业务和熟悉的职场,亲情所在之处才是家啊。
不说亲情,不说美宅,不说移民,说一说值得关注的美国社区文化。对这个感兴趣其实是源于各种美剧,这种类似于村落的居住环境,配搭上都市化的公共设施,再加上成熟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人类共存模式的一个范例。从绝望主妇到橘子郡,从童话镇到港湾,从真爱如血到熟女镇,我常常重看这些美剧,不是因为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而是因为对这种美国式的生活模式的好奇。
人的生存分几个层级,共生是现实,竞争是必须,而脱离了工作圈的社区,能更好的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社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营造了一堵无形的墙,而这堵墙恰恰是当代人亟需和渴求的。也许自由职业者和soho们最终把工作带到家以外的环境里去做也是因为要打造一堵这样的墙吧。
美国的社区文化围绕的四个重点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休养生息,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就落后于美国太多了,好的社区已经做到了排忧解难,免除后顾之忧,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竞争性太高,共生性太低,还不能称之为社区。我也调查过本地的别墅区,尽管空间很富裕,还是给人一种逼仄的感觉,经过观察还是因为地权问题,大富之家也希望多占一亩三分地呀。
社区文化简单来说是居住文化,但决不单单是居住文化,值得思考的是市场化和社区化之间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最后说说接触到的美国社区大宅,在风水上来看,煞少,冲多;空间富裕也有其相应的问题,中国的建筑大多是房包院,或是院靠房,但是美国大宅大多是院包房,这与美国历史短、战乱少有关系,相对来说,中国老旧建筑在安全感层面上是远超现代住宅的。不过,美国大宅院落结构上的不足在房屋结构上得到了很好的弥补,美国宅子的门廊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中国的富有阶层移民是大趋势,相信这一波消费力不足小觑的华人会把中国的住宅文化带到美国,发扬光大,这也是我能预见的关于此事的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