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商困境
(2013-02-26 20:19:12)
标签:
笑镜楼市投资底商楼盘房产 |
分类: 无门有风水命理工作室 |
笑镜工作室
楼市不萎靡,但是底商却伤到了底,人们对于居住的需要及投资热情从未消退,可是开发商却错估了人们对于生活圈的需要度,于是,很多楼盘的底商成了摆设,租售两难。
要想投资底商,首先要了解底商。在笔者看来,底商是具有一定程度排外性的商圈,比如我常常在羊头峪附近办事,但是和平路上的某处楼市配套底商,我只进去过两三次。底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过场,对于一个过客,这种感觉让人想要赶紧转身离开。
底商在规模性上受到极大限制,它远比不上规模化的商圈建筑,又因捆绑了住宅区无法转型为市集型的小型市场,四不像的它唯一的优势就是背靠住宅区,可是,在这里就要扯出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半径的关系——你会在家门口喝咖啡么?你会在家门口买衣服么?你会在家附近做的消费动作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询问了不少朋友,得到的结果很有意思,男人和女人有很大的不同,也有高度的共通之处。比如说,男人是愿意在小区附近理发的,而很多女人的答案则截然相反,如果你在底商搞一个理发店,你要做好赔钱的准备,靠男客是养不了店面的。比如说,男人和女人都不喜欢在家附近招待客人,大家都怕吃饱喝足再到家里祸祸一番,所以在底商干中型饭店,你得悠着点。服装店也要谨慎,男人不喜欢在家附近买衣服,因为觉得贫,女人不喜欢在家附近买衣服,因为这剥夺了她们逛街的乐趣。
重新审视底商的价值需要一个标准,底商干什么一定行?就是小型超市,它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在我的调查里,每个人都希望家附近有个通宵的超市。在停车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把时间花在大型超市门前的停车上了,人们喜欢穿着拖鞋到楼下买个烟,或是夜里饿了,到楼下的超市能买点充饥的东西。诸如此类。
(这次调查结果里最有价值的是,有三个行当是住户相当想要看到的,迫切需要的。可是,在我转的几处底商,却一家都没有看到。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来,底商的营建和规划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住户需要的生意,无法在底商的店面里开展。这个话题以后再做讨论。)
这次调查,我坚定了一个想法,底商就是要以服务住宅区为经营重点,眼光放的太远太开,也是一种盲目。扎根才是第一性的。
底商宣传力度有限,认知度低。有些底商业户抱怨,一天只见三次客,上班客、下班客和散步客,不过这三次客,都是不买货的熟客。白天的一整天就是小老板们大眼瞪小眼,想见个人实在太难了。底商毕竟只是打造生活圈,宣传投入和真正的商圈不可同日而语。回到刚才的调查中,这些商户在底商做外贸店、儿童服装、品牌代理,妄想顾客盈门,这可能么?
前阵子我和朋友去西部考察楼市,观察到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现象。如果多个楼盘混生在一起,对于底商来说就是一个福音,但是这种底商不要搞商业街的形式,形式就像高档的门头房就好了,生机和商机就在这种开放性和连贯性之中萌发了。
还有一点挺有趣的,就是欧式的门脸干不过高档的门头房,市场化这么多年了,消费主义泛滥到这个地步了,人们还是对于门槛问题很纠结。底商,门槛不宜过高。现在,人们是越来越务实了。
时间关系,直接结语,很多问题其他文章里会提。
投资底商,要认准三点,看到这三点,你就闪远点。
第一,独木不成林,如果四周无依无靠,或是四周都是老式住宅小区,十年之内不可能有规划的,这种新楼盘的底商就直接放弃;气绝之相;
第二,木秀于林,如果处于新的居住区,很多新的楼盘,很多底商,但是只有你家的楼盘底商搞的最高端,请谨慎,这种底商不符合居住区人们的心理需要;
第三,底商建筑有高台子的,没有临街门的,格子间的,这些都要小心,因为我前文所提到的有些适合在底商做的行业,这类的底商满足不了。
投资底商,包括买和租,针对租用店面想要在底商干一番事业的人,有几点注意到了,是可以放开手脚,选个好项目做一做的。
第一,做线不做点,做线不做面,如果没有线,做点也不做面。底商如果太纵深了,就危险了。
第二,看清人们的需要,记住最简单的一句话:男不近娱,女不近奢。当然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比如老有所依,少有所养,这些是后话了。
诸如此类吧。
底商局限性极大,投资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