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停办存折——从征求办法到适应变化
(2012-02-10 23:00:07)
标签:
笑镜银行停办存折除夕强拆文化 |
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有些讯息需要老百姓自己去品出深意。银行在缺少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停止存折业务,这也许是行业的与时俱进,但是从某个角度去审视,我倒是觉得银行和储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银行并不是这种变化的源头,如今居然波及到了银行,足见得我们的社会距离下一次转型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这几年,退休职工的工资年年都在涨,有些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在退休之后居然比在职拿的多了,当然必须把“灰色”收入剔除在外。这是维稳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是考虑到中国的家庭形态而做出的“英明决策”或是无奈之举,所谓安天下须安老人,只要中国庞大的老龄化人口能保持安静,暗潮汹涌的当下社会就很难兴起波澜。
这次银行停办存折,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老人,有多少老人对投资理财毫无概念,有多少老人拿着网上银行的u盘毫无头绪,有多少老人面对信用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要是说你认识的老人里绝对有人不曾用过自动取款机,恐怕没人能笃定的说这是臆测吧。
接受新生事物对于老人来说的确有点难度,如果有事先征求意见的话,我想这新规绝对不会通过。可是银行终于觉醒了,发现了自己也该转换角色了,也该让客户适应变化了。也许银行终于发现自己不止是名字那么简单,他还是机构,在中国,不必扯到机关,机构这种形态就足以俯视众生了。
停办存折这事,说轻了是银行丢了服务的理念,说重了这就是银行在为难最不该为难的一群人。
——说完这事,我想到了前不久的一个事件和它蛮相似的:除夕夜强拆。
——再往前推,我想到了一个事也能扯上关系:村民上访蹲监狱。
——再往前点,我看到了49年的城楼子下,旌旗招展,人民顶礼膜拜……
49年的城楼下,有人看到了民主,我听着震耳欲聋的口号,想到的字眼是奴性;
基层老百姓上访无门,这群人根本也不认识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寻求发声的管道只是奢谈,这时候有人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国家的主人,书本里报章上说的话都是骗人的;
权钱勾结,平民阶层相互折磨、摧残,这是个利益可以碾压一切的年代,奴性已经被合理化为生存的本能,精神的良知在被嘲笑、被愚弄、被歧化、被错误解读、被异化灌输;老百姓算什么?也许有人说很多老百姓难缠、贪婪,把拆迁当成一夜致富的机会,可是你那一夜的疯狂,又是什么?老百姓的行为起码还能解读为守护最后的利益;可你们的利益呢?这只是短短的一程而已。
银行停办存折,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应了当下的一个大势:老百姓就是臭狗屎,无视是正常的。
谁也没把老百姓当回事,关键是老百姓也不把自己当回事了。这是什么?这是49年城楼下的吼声,这是红色城墙下波涛汹涌的奴性。
63年前的谱子,63年后奏出了怪异的曲子,这是因果,早晚,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报应。没有人都逃得过这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