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零拨款,也许只是信号而已

(2006-01-11 13:57:41)
昨天看到一则评论,说山东省内三分之一的乡镇中小学得到的政府财政拨款为零,这是一个现象?还是一个信号呢?这难道意味着政府对教育的忽视和放任?我看未必,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难被忽视的,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根基,这理论无论如何都是撼动不了的。在我看来,政府的零拨款,并不是一种忽视,更像是一种激励或一种暗示,激励或暗示那些教育机构自主创业,自己开发巧取豪夺的收费项目,让学校自立更生才是零拨款的潜台词吧。
 
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教育是个十分沉重的负担,这样的负担不仅来自心理上的责任感,更多的是条目繁多的收费,虽然国家三令五申勒令教育界停止乱收费,但作为学校总有办法立出名目,如今这零拨款的现象一经曝光,学校就更有了收费的理由——学校是国有单位,是享受政府财政拨款的,假如政府不拨款,我们的乱收费就是合情合理的。假如学校这么说,你能怎么反驳?真的无法反驳,那些地方的老师收入人均只有456元,假如这个数字放到北京上海去,不到一个月,这些人都得饿死在街头。学校没拨款就缺设施,老师没工资缺热情,家长交学费很吃力就缺耐心,那到头来孩子上不起学那他们到底该怨谁?
 
这里牵扯到一个让我不敢深入探讨的点:财政拨款来自税收,税收的作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上文提到的三分之一阶级,恰巧是对税收贡献很小的一些地方一个群体,这里的财政拨款却恰巧为零……好黑的一个洞,我还是离这洞远点。这难道是财政拨款流向的一种歧视?难道某些地方已经被国家这个大机器遗弃了么?
 
可怕的恶性循环,因为无拨款,所以乱收费,因为没钱缴,所以上不起学……这个循环是从何而起的呢?
 
基于上面关于税收的讨论,我又想起一个问题:教育行业是特殊行业,在纯教育圈子里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其他的税种似乎都沾不到边,因为毕竟学校不是企业,更不是服务性的行业。可是,如今的学校,每年的七七八八的收入绝对不少,比如高中,每年的中考完了,重点中学大多都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所谓捐助,这是有钱人孩子的一条捷径,同样都是差一分,有钱,你就挤身重点,没钱,你就滚蛋喝西北风。那这笔钱哪去了?这笔钱该怎么入帐,这钱里是不是应该有缴纳税收的部分……本来我认为这钱应该计税的,可是后来想了想,学校不也是政府吗?操,交给税务局和交给学校有什么区别啊?学校就是未成年人的税务局,他收取你的钱,给你一张通行证……晕,我忽然想到一个姜文演的电影,忘了叫什么了,好象是什么来了吧。
 
如今某些老师也忒不是玩意儿,我接触过n个卖教辅的书店老板,他们拥有一批热情极高的老师客户,他们常年订购一些教辅书,各种各样的,这里的书大多是六折或者更低,至于那些赋有超级热情的教育工作者,都是直接联系印刷厂的,那书的价格就更没边没沿了,至于那些老师买回书去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他们擦屁股也好,养蘑菇也罢,卖给什么人也中,反正这样的老师是值得“敬佩”的哈。这是题外话。
 
零拨款如果不是教育业自给自足的信号,那就更糟糕了,其他的情况暴露的是直接的社会问题,那三分之一就是个可怕的数字了。假如只是如我所说的信号的话,那只是政府的动机而已。还好,还好。
 
最后我得给教育部门提个好建议,每个学校得顾个正经八百的会计师,不然,那么多钱不好处理,分赃不均再打起来,那就不好了。
 
让教育市场化,让教育产业化,让教育变成一件消费品,这样的时代快点来吧,遮遮掩掩的怪娘们的,反正该来的总归会来的。
 
关注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