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人类发展报告》中列出的“不平衡”清单:
1.收入分配不平等
2.财产分布不平等
3.就业和工资报酬不平等
4.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
5.公共卫生和健康不平等
6.社会保障不平等
7.税收和财政收支不平等
中国的不平衡状况十分严重。有些情况和早年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沿海开放城市的划定,由点串成线,由线带全盘,在这样的政策下,本身具有有利条件的沿海城市就得到了更多的政府关注和政府扶持,大量的财政拨款,大兴土木,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也理所当然的得到完善,政策的指向使的人才的流动也有了趋向性,而商业机会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城市富裕起来,带动了周边城市环环扣扣的产业链条,沿海和内陆的城市差距也就产生了。虽然近年有了西部大开发的规划,但是雷声挺大,雨点不多,只能解渴,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差距已经产生,想要拉平这个差距在我看来是不可能了。沿海内地的差距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城镇和乡村的差距才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有些农村也富裕了起来,如山东的百强县,让我们城市人看的十分羡慕,但报道中提到的实例还是满触目惊心的,上海的发展指标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相同水平,而贵州的人类发展指数才刚刚超过纳米比亚。
城乡差距的产生和政策也是有关系的,当然这和国情也有关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实近几年我对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提法已经产生了质疑,在济南很多乡镇已经靠卖地发了家,以前在城乡结合部,还能看到农田,但现在不上国道铁道,真的很难看到农田了,农民都把地卖了,谁去种地呢?为什么农民要把地卖掉呢?也许是为了配合城市发展,也许是农村已经厌倦了这种不平等,他们在靠卖地融入城市。这就是城市对农村的侵蚀吧。还好,我看到的只是城市近郊的一些乡村,在我们这些城市人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无数的乡村,有着无数的耕地,他们虽然享受不到和城市同等机会的教育机会、公共设施、财政投入和收入等等,但是他们却给我们这些城市提供着必不可少的给养。他们也有怨言,这是合情合理的宣泄,从农村走到校园的大学生们在到处宣泄着他们的不满,比如教育的不平等,城市的高考入取线和农村的入取线相差的不是十分八分的问题,比如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歧视,包括见识和卫生等很多方面,农村的不开放和生活水平偏低使的农村孩子的见闻的确比城市孩子要少,而公共设施的不完善使的农村孩子有些城市人鄙视的不良卫生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在用笔宣泄着他们的不满,这就是城乡差距造成的压力,而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也很难再回到农村去了,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和美好生活让他们不愿意走回自己的老家去促进那里的发展……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是中国人,某些高傲的城市人鄙视的其实也是自己啊。
城乡差距的问题如果写起来,一定会超过发帖的字数限制,这不是笔者文笔的关系,而是说明,城乡差距问题,真的是个太大问题了。有空再续吧!
前一篇:校园里在流行什么?谁能告诉我?
后一篇:当女人发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