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最好生活
小时候最羡慕树荫下,坐在石板凳专心下棋的老人们。
在我的印象里,他们的生活没有作业、没有农活,只有茶和棋,还有熟悉的邻居朋友。
虽然衣着朴素,食物简单,但他们永远带着静谧的笑。
那时候以为,世界上最开心的人,莫过于是他们,等长大步入社会,多年辛苦打拼下来才发现,确实如此。
诚然,退休在家的老人少了原本干活的那份收入,但同时也少了工作和人际交往间的麻烦事。
人到中年万事休,退休更是让浮躁的生活一下子归于平静。
此时靠着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虽不能过得多富裕,但合理的“三少三多”之后,也能活出前半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配生活。
少三点
张闻天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回想曾经拥有许多,却格外疲惫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许多自己在意的东西,恰恰把我们往生活的幸福感越拉越远。
1
少点对年龄变化的恐慌
退休以后,难免会对身体的衰老和年龄的增长而感到恐慌,其实大可不必。
岁月对谁都是公平的,我们已经饱饱地体会了千般滋味,往后的日子不管长短,放宽心去过,不要在意今年今月今日是何年何月何日。
岁月本来无声,是时钟的‘滴答’声让人产生焦虑,对时间记得太清晰反而成了一种灾难。
活在当下,才是对抗年龄焦虑最好的解药。
2
少点对事物的追求
白落梅说:“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
世上最讽刺的事,莫过于为了生活的幸福感而去追求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以至于想要的更多,更不容易满足,陷入追逐的死循环里。
我们应该明白,年轻时寻求的刺激,羡慕的奢侈品,到头来都是浮云,只有生活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3
少点人走茶凉的悲叹
人生是一趟走向死亡的旅途,几十年走过,我们送走了许多人,到了退休之后,这种频率会变得更高。
可那又如何呢?
无论心情怎么样,时间不会停留,到点该走的人留不住,与其在哀叹中让自己痛苦,不如释怀生老病死的轮回。
离别的,目送离开;重逢的,用心体会。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年轻时,我们以为年龄是最好的妆容,以为自我感伤是深沉的表现,以为豪车别墅、名表名鞋就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到后来才明白,那些让人沉迷的、渴望的、陶醉的东西,恰恰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多三点
退休以后的生活,删繁从简,由简入朴,在平静的岁月中,深情地活着。
1
多点对兴趣的专注
退休以后,有趣味和没趣味,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一个有益身心的兴趣其实花费不了多少钱,却能带给你长期的愉悦。
一副象棋,一壶茶,或者书法,或者栽花,能消磨时间,也能增进对生活美的感受。
千万别把退休生活不当回事,日子终究是自己的,有一天也要过好一天。
2
多点对身体的照顾
仔细想想,一个人赚钱再多,如果身体垮了有什么用?家财万贯到头来只能跟医生分享。
病床不如家里的床,唯有身体无病,才能有闲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对身体的照顾,也并非需要什么昂贵的补品,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在缓慢且悠长的岁月里,让身体自然而然处于健康的状态。
3
多点与身边的人联系
你有多少次,面对朋友的邀约,面对家人的思念,因为工作而无奈拒绝?
过去忙于工作,总难免疏忽了家人,错过了朋友,好不容易等到退休,那些错过的见面,该补一补了。
到了人生后半段,有些聚会拒绝一次,就是一辈子的事;有些人,不见一次就得等下一世。
不要让见面留到下一次,更不要让思念成为永久。
人到老年,高配的生活并不是向外索取,而是要学会把不必要的东西赶出自己的圈子,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
与其渴望养老金丰厚到满足自己曾经求而不得的愿望,不如收紧圈子,回归儿时羡慕的朴素生活。
养老金虽然有限,但好在一盘棋、一壶茶、一场与多年老友的陪伴也花不了几个钱。
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晚年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