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20-01-03 10:52:51)
标签:
名师工作室人生语文新思维 |
分类: 职业培训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污涩
B.叮嘱
C.消耗(hào)
D.怂(song)恿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炫耀
B.怅然
C.温训
D.辩诉
3、默写下面古诗文。(8分)
潮平两岸阔,
饭疏食,饮水,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B、在钓鱼岛撞船事件中,被日本非法扣押的詹其雄船长坚称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表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
C、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6、名著阅读。(6分)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的选段描绘的故事情节。(2分)
(2)《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7-11题。(15分)
故乡的密码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梁,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7.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至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2分)
8.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4分)
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发白”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9.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3分)
11.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背诵《诫子书》,完成17-19题。(13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静以修身
(2)遂成枯落
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18.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2分)
19.《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5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0-21题。(4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2分)
四、作文(40分)
请以《有一种声音牵动我的心灵》为题作文。
要求:以记叙为主;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洁美观,卷面整洁。
附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
2、B
3、(1)风正一帆悬(2)杨花落尽子规啼(3)博学而笃志
6、(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2)《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欢。
二、现代文阅读
(一)7.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的故乡密码。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这些瓜果在夕阳下都镀上一层金色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爱之情。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前者表现了雨靴因为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的老化现象。后者表现了人因为过于的操劳而显得苍老的样子。9.
(二)12.(1)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2)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13.(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14.父亲没有看到灯光。(1分)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写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15.示例:(1)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2分)(2)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2分)(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答出两点,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三、文言文
(一)17.(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18.(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9.告诫儿子要生活节俭,注意修身养性,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0、一是立志,二是学习,三是惜时。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二)20. C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