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陈继英
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陈
继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07
  • 关注人气:1,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行健《灵山》书稿被某出版社退回时的信件原文

(2015-11-14 10:44:30)
标签:

教育

陈继英

分类: 职业培训

     http://s9/mw690/001zTdRvgy6WZotEDK898&690


http://s15/mw690/001zTdRvgy6WZouNMOq8e&690

http://s1/mw690/001zTdRvgy6WZoxXmEMb0&690

      某出版社退回高行健《灵山》书稿的信原文

高行健同志:

  您好!大作《灵山》已拜读。这是一部颇费心力的作品,虽然从文字上看,您还十分年轻稚嫩。您对文学的执着投入,让我们这些从事文学图书出版的同志感到欣慰。

  但是,作品的毛病不少,大致说来,有这样几项:

  一、小说的主题模糊,内容陈旧,表达手法也较为滞后,均停留在八十年代初期。

  二、书中议论太多。写小说就应该写故事、写人物,过多的议论会妨碍读者的正常阅读。我个人认为,这些议论也比较陈词滥调。进一步说,如果把议论当作作品的主要框架,就更站不住脚了。当然,如果哲学议论能够写得象米兰•昆德拉那样具有深度并编织在全书的有机结构中,还是能吸引读者的。这样说对您不一定不公平,您也许没有读过这位捷克作家的作品。

  三、作品的语言较为粗糙,病句较多,米饭里掺沙子,读来令人头疼。建议以后多读中外世界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字修养。

  四、大作中的性描写比较多,这与当前国内的文艺政策不符。既然说到这里,也顺便说一句,大作中的性描写段落看去太似粗暴的、农民式的性幻想,这与您在作品中力图营造的知识分子气息大相悖离,建议您在修改时加以考虑。

  作品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我们认为大作尚未达到出版水平,现随信挂号寄回,请您查收。

         此致

敬礼

      编辑:XX

                                             xx编辑部(公章)

                                               199025

  距这封退稿信十年之后,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作家。

诺奖评委们给他的获奖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代表作有:被堪称为“无与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的《灵山》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的《绝对信号》。”

《灵山》长达六七百页,小说是根据作者在中国南方和西南部偏僻地区漫游留下的印象,那里至今还留存着巫术,那里民谣和关于绿林好汉的传说还被当作真事流传,那里还能遇见代表古老的道家智慧的人物……

《灵山》与中国小说的传统写作很不相同,它没有连贯性的人物与故事,结构十分复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实为一体,后者乃是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异化。第三人称则又是对第一人称的静观与思考。全书81章,便由这三者分为三个层次。除了结构心理复杂之外,文化内涵也相当复杂,它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即他所定义的中国长江文化或南方文化,换句话说,也就是被历代政权提倡的中原正统教化所压抑的文人的隐逸精神和民间文化。这部小说,上溯中国文化的起源,从对远古神话传说的诠释、考察,到汉、苗、彝、羌等少数民族现今民间的文化遗存,乃至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通过一个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长江流域进行奥德赛式的流浪和神游,把现时代人的处境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加以观察。

小说《灵山》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魏晋风度,以至于有人将高行健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看作是庄子的凯旋

  特别推荐:

1.《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9ft.html

.人生语文:语文教育的大境界

——读陈继英新著《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赵克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9xm.html
3.罗易:人生语文书巨著——读陈继英新著《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gtf.html

 4.行至“语文”水穷处, 且看“人生”云起时——陈继英先生《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管窥(安徽 陈永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lrb.html

注:本文发表在华南师大《语文月刊》(20156月)头条“语文观察”栏目的“特别关注”。

5.追随名师的脚步,践行人生语文教学理念 卿青芳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m07.html

6.马玉娥:人生语文,引领我的教学方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m5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