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兰州河口古镇印象(江西聂朋

(2019-07-29 23:40:22)
标签:

兰州河口古镇印象聂朋

分类: 物我同春

五月月尾,为了学习外地古村落保护的经验,我们古村落保护调研组来到甘肃兰州河口古镇,对它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考察。

步入河口古镇,我就发现了古镇的中轴钱就是古镇的中心街道,街巷上坐落着许多风格、形状各异的街楼。街两边皆是绛色灯柱,灯柱底下为梯形黄色灯座,灯柱中段贴有两片绛边黄底黑字的“河口古镇”篆书招牌,灯柱之顶有一灯杆与灯柱垂直相交,上悬两个梯形宫灯。

街两旁建筑墙体厚实,皆是青砖眠砌而成,建筑门楼楼檐微翘,檐下饰有两排紧密的砖叠涩,楼坊之间饰有砖雕图案。古镇中心街巷地面铺着砖缝交错的长方形地砖,走了几步,发现右手边有些哑铃形木箱,箱内栽满花草,再向前看,中心街巷就有一座过街楼阁,阁分两层,分别是楼阁层和门洞层,楼阁层的阁顶为歇山顶,屋顶的正脊之中两条行龙相向而戏,两端的戗脊上各饰有5只仙人走兽,檐下饰有斗拱,斗拱之下便是枋板,枋板上涂有建筑彩画,该彩画既不是金壁辉煌、富丽堂皇的和玺彩画,也不是旋花缠绵、圆润饱满的旋子彩画,更不是秀丽雅致、自由活泼的苏式彩画,似乎是介乎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之妙韵而具有兰州地方特色的彩画。

彩画中间前面悬有黑底金边金字篆书款的“文昌阁”三字,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名星,亦移文昌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将文昌阁与过街楼阁合而为一,既可意味着街心即是文运中心,也可方便士人祭拜。再看该楼阁的门洞层,墙身微呈八字展开。门洞配有砖雕匾联,虽然联文没有仔细看,但门匾为“东挹海岱”四字。门洞为上圆下方的券形门洞,这种门洞出现得比较晚,可能是元代以后的形式,因为唐宋时期的门洞为圭形门洞。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发现巷道之上拉有铁线,铁线之上悬有各式灯笼,灯笼纱罩为黄色,正面绘有各种山水人物,温暖而有古意。这里的街巷坊居皆饰有灰色清雅的砖雕匾联,有的大门另一侧墙面也装饰有砖雕图案。

例如“磨滩子”民居的楹联为:“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紧挨着下联的那堵墙,充分利用瓦片的弧线之美进行装饰,筒瓦之下,利用两瓦相合呈八字连续的树叶,整个墙面则用整齐的瓦片装饰成大面积的水波之纹,细看是一个个小扇面,通看则是海水之波,真是匠心独运的装饰。这种装饰瓦片的墙不仅限于这一家,在很多民房中都有所见。这里的匾联都是劝人为善之文,例如:“南城壕”民居的楹联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再如名为“台台子”的民居匾联,匾曰:“台台子”,上联为:“福禄祯祥增荣常乐”;下联为:“亲和仁爱益寿永康”。砖雕联文的底色为万字流水纹浮雕,显得繁而不缛,典雅清爽!又如“张家巷”的巷口楹联是:“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虽然联语不如城中的文化精英对得工整,但质朴而直白,一看就懂。

还有一个巷门匾联与众不同,如果上面三个匾联是充满传统社会正能量的匾联的话,这个名叫“戏园子”的巷门匾联更有思想,估计该巷之内原来住的是戏剧演员,他们阅人无数,更有人生的沧桑感、幻化感和寂灭感。所以他们居住的巷门匾联上联为“净丑旦生,装模作样唱悲欢离合;”下联为“公侯将相,耀武扬威演治乱兴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庄周化蝶、世事无常之慨!

这里的合院很多,不久我们就被引进了一所平房四合院,院匾为木黄色素匾,匾字为右起浅绿色的楷书:“甘肃第一海关”,房中除了太师椅,还摆一些加长的家具,犹如柜龛之类。院中地面方砖铺地,院角的水井与石质小灯塔做得很精致,井、塔周围地面用鹅卵石一圈又一圈呈放射状砌成,看上去既美观又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一些鹅卵石经过无数次踩磨之后,油光发亮,似乎有一种古董被盘玩后产生包浆的感觉。

随后我们来到一个小晒场,晒场一端是一座祠堂,堂门虽然紧闭,但堂前的旗杆石挂着一个木斗,标志该族之人已考取了某一种功名,故立杆纪念,以激励后起之秀。祠堂边上就是“子响棋院”,虽然棋院的门脸不大,但进去之后感到别有洞天,院中有假山,虽然皱、漏有余,却瘦、透不足。尽管它不如太湖石精致,却有北方假山石那种特有的沧桑之感!院中还有石圆桌,桌上摆有方形青石所制的象棋盘,桌旁石质鼓墩古朴厚重,鼓面高浮雕开光图案有一种视觉聚焦的审美效应。棋院正屋雀替上饰有翻卷优美的忍冬纹,柱子上书有“子响闻棋院,舟横傍钓溪”的楹联。这里的院子里和一个厢房中陈列有黄河奇石,石纹纵横,或如银河云系,或如写意山水,或如甲骨之文,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奇妙与美丽。而最令我震憾的是庭院之中的一株粗壮的树根,筋缠骨结,昂首扬尾,既如抬头的飞龙,又如整翼待发的苍鹰!既有一种即将龙腾云霄的淡定与从容,又有一种一飞冲天前的王者之气,这不就是中国梦实现之前的祥瑞之象吗?

出了院子,我们继续前往,终于走到了一处名叫“三官阁”的临河的城楼,楼的两边设置了一段城墙,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楼下地面挺有意思,用了许多废弃的磨盘与大卵石一起填充地面,有的磨盘还呈现出阴阳鱼的太极图样,楼下地面临河之处设置了矮墙,矮墙豁口衔接着亲水平台,走在亲水平台的栈道上视野开阔,隔河可看到一座拉索大桥和蓝天尽头的远山。

走了一段栈道之后,我们又回到了三官阁过街楼下,我发现三官阁券门饰有砖雕的匾联,匾曰:“砺山带河”,楹联上联为:“临万里黄河看波涛奔涌,遂生豪迈”;下联为:“溯千年历史思文脉传承,倍觉深沉。”于是我们与陪同我们调研的兰州政协文化文史委的陆主任在此文化深沉之处合影留念。

然后爬上三官阁,视野更为开阔,这时我在城垛边发现了一位气质恬淡的女士,只见她面对大好河山,将《金刚经》铺展在城墙上进行诵读,其状端贞优雅,令人起敬。于是我主动搭话,交流对《金刚经》的感受,她也落落大方,温柔有礼。最后我问她能背诵《心经》吗?她说可以背诵出来。她的回答正是我期待的答案,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金刚经》与《心经》都是禅宗推崇的佛经,都是破除心中贪执之经,一大一小,一详一略,凡是能够熟读《金刚经》的人,一般对《心经》都能倒背如流,每次读《金刚经》,甚至欣赏著名歌星王菲所诵读的配乐《金刚经》,我都会直通胸臆,澡雪精神,有“直须洞彻无穷底、踏倒须弥第一峰”的感觉。

走下三官阁后,我们开始返回,在一个街巷正中,我看到了一个设计最美观的钟鼓楼。钟鼓楼夹楼跨街而对,楼墩八字伸开,犹如汉晋门阙,钟、鼓分别置于楼墩的方亭之中,而联接钟、鼓之楼的正中位置又做了八字跨廊,跨廊上面又建了一个方亭,正中的方亭与两侧方亭的角檐呈现出勾心斗角之势,跨廊之下,悬挂一座宫灯,而钟鼓楼前端又有跨空复道相接,整个钟鼓楼呈现出对称之局、交错之态、动感之韵及空灵之美!

走过钟鼓楼之后,我们发现边上一座大房子的回廊很有意思,其地面和廊墙皆是大、小鹅卵石铺砌而成,廊墙上还嵌有扇面形、八边形、圆形等砖雕开光图案,美中不足的是粘合之物都是水泥,是水泥勾缝而成,如果能改成传统古建筑粘合材料勾缝那就更好了。

绕过回廊,婉转前行,不久就豁然开朗,出现了三面楼阁围合之下的大舞台,一些身着汉族传统服饰的河口妇女正在随着古乐节拍翩翩起舞。她们身穿特别能体现中国女人圆润柔婉身体的曲裾深衣,衣着绿彩飞扬,艳而不俗,舞姿曼妙柔和,乍看之时还以为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汉代长安的未央宫!由此可见,河口古镇不仅有静态传统建筑,也有活态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展演,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新余在古村落保护运作中借鉴!

走出古镇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镇门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馆有多层,分为多个主题展出河口乃至兰州的民风民物。例如有一个展室展示了“兴兴家布料店”、“万盛魁药店”、“泰如成磨油坊”等老字号店特色,照片上展示了“夯土墙工艺”,有的展厅通过泥塑再现了木工、炼铁、砌墙、绘画等技艺。有的展厅既展示了河口的婚俗“六礼”的画面和迎亲队伍的雕塑,又展示了白喜事的丧葬全过程。有的展厅展示了各种傩面具和将军盔甲及太平鼓的实物。有的展厅还提供了河口社火表演的展品。看完这里的非遗展示,我们可以对河口的民俗文化有了深一步了解。最后我拍下了过街式的魁星阁全景,它与中轴线上的楼阁大同小异,上为歇山顶楼阁,下为过街门洞,一侧有斜梯上去。它的券形门洞上饰有砖雕匾联,匾为“西望昆仑”,楹联上联为:“法鼓声声祇园花雨佛光囗”最后一字被花草所挡,看不清楚。下联为“祥云朵朵玄圃琼瑶仙气囗”最后一字亦为花草所遮,不见真容。在这副楹联中,“声声”和“朵朵”两个相同的字都采用了不同的写法,运用了异体字的效果,反映了书写者较高的汉语文字学素养!

通过对河口古镇的调研,我发现它具有五个独特之处:一是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除了街巷及民居高悬非遗技艺所制各式宫灯外,还设置了一个专门的非遗展示馆;二是砖雕精美,运用于匾联、浮雕、透雕和圆雕之中,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砖雕系统。三是古镇位于多条江河交汇之处,襟山带水,气势不凡。四是静态的景观与动态的展演相得益彰,鹅卵石回廊别具特色。五是民生与旅游、保护与开发珠联璧合,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之势,总而言之,河口古镇打造特色的思路值得我们新余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运作者很好借鉴。

作者介绍:

聂朋,字智影, 博客、论坛昵称为虚空夜点头或虚空粉碎。这是一个被认为对文化和艺术颇有感觉的心灵独立之人;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思索者。既是一个体制外的画者,又是一位业余摄影人。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博物馆工作二十年。在此期间,先是调入市委党校从事历史教学,返回博物馆工作后一度借用到江口风景区(仙女湖前身)开发办负责宣传工作,后又到政协文史委工作十余年,曾任文博系列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现为江西新余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兼任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省作协会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新余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文史、古建筑、古代服饰、历史名人及传统文化的探讨或研究,兼及旅游调研、风景策划、景点命名、景区评估及文史资料工作,擅长影视评论及文化散文的撰写。曾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新余历代名人》、《新余古今人物》、《新余文物与考古》、《古今联赋话新余》等新余政协文史资料专辑的编撰工作,并自费出版《新余旅游文化研究》一书。近年又热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宣讲工作。曾在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工程学院、新余学院机械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单位宣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新余电视台旅游文化频道《仙女湖讲坛》录播了20余集关于新余历史文化的讲座。在新余明德书院讲授《中国历代服饰图样解析》和《禅宗文化漫谈》,受到广泛好评。对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有独特的见解,对旅游开发有自己的主张。由于多年的沉淀积累、现今的有感而发甚至是刹那的灵光一现,都将会在“虚空夜点头”公众号下不定期地发布文章。欢迎关注。

聂朋微信公众号:niepeng963;公众号名称:虚空夜点头。

原创)兰州河口古镇印象(江西聂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