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人不看话剧的几个原因

(2009-12-02 23:24:11)
标签:

话剧

河南人

收入水平

环境影响

孟京辉

先锋

小众

流行

文化

分类: 程甚么的随笔

    河南人不看话剧的几个原因

    相比10年前的郑州,如今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让这座中原历史名城逐渐迈入现代都市的步伐。看现如今的河南,看今天的郑州,车流如织、商场林立,夜晚华灯初上时分亦然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无论是日益挺拔的高层建筑还是街头巷尾穿梭的豪华轿车,无一不彰显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相比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建设,河南人生活品味和精神领域的享受彷佛并没有随之提升,这与城市的文明似乎有着令人发囧的遗憾。

    从08年媒体热炒的先锋话剧到最近在河南巡演的小剧场话剧,再具体点说就是从08年在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上演的话剧《疯狂的石头》到09年5月同一个地点上演的孟京辉《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再到最近在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演的《办公室有鬼2:调调情,跳跳槽》,无论是购票情况还是观后反映都趋于冷清。

    是演员不够热情?是宣传力度不大?是河南观众的审美有限?是河南人买不起票?还是河南的精神领域消费有待培养?曾经买票送给朋友去看孟京辉话剧,演出开始不到10分钟朋友起身离座,后来给我说了一句话:实在看不懂,以后看戏叫上我吧!

    通过我的观察,总结原因有几点:

1、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欣赏品味和角度不同。北京、上海的生活节奏更快,接触的事物更IN,一些相对FASHION的事物和流行词语很快能在这些城市的人群中传播开来,而郑州相对节奏缓慢,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和能力相对欠缺环境的影响,另外人们关注的领域有所不同,与大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省会城市家庭的新生职场人群和北京上学接受教育的环境影响不同的是郑州看似中原重心城市,但是多数来自地市甚至县城、农村的环境生活,首先在此声明我并没有诋毁污蔑农村环境出身的群体,只是说明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下出来到城市生活的群体本身受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都有所不同所以请油然心生强烈不文明问候的朋友克制内心的野蛮习俗,缄默其口,否则提前回敬各位家人)。因此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就相对欠缺和匮乏,同时对于FASHION的、潮的理解也相对缺乏免疫。而有着超前接受能力的群体相对有限,而且本身受城市局限的制约而不能更多的机会与人沟通致使信息的断层,所以也决定了整体欣赏品味与角度的损失;

2、收入水平决定精神生活的消费因素。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这个因素决定了在精神领域消费的能力不能与大城市同等衡量。根据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郑州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不足1000元,海龟硕士应聘酒店前台拿月薪1500的鲜活例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郑州收入水平的贫乏和工作机会压力的真实境况。所谓肚子还填不饱,哪有闲钱去看话剧?与其拿200块钱去看话剧,不如花10块钱买盘盗版碟在家看大片。年轻人中恋爱的情侣在选择走进剧场看话剧的抉择上还是更偏爱于选择20元一张打折票的电影。

3、关系文化决定了圈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关系文化在河南更加严重。媒体圈、文化圈、演艺圈基本是环环相扣,关系套关系。在这个领域里谁都能找到一两个不错的朋友,相互交叉,索要赠票易如反掌。找到你了,给,的确为难,不给,有失面子,往往在关系和面子的压力下还是拿出很多赠票回馈领导、招待朋友、应付面子、维护关系。因此,大家能进入剧场看戏的基本都是免费的。

4、没有固定的文化消费群体支撑局面。在北京的小剧场、先锋剧院、德云社等小众流行文化基地,有着固定的粉丝群体每天关注着最新文化产品的动态。一旦有新的剧目上演往往会在售票之前就开始关注。不但如此,往往对于一个剧目的偏爱能让观众多次消费甚至追随巡演地点而热情追捧。这样的粉丝群体造就了小众文化的疯狂和生存基础的奠定。而郑州缺少这样的追捧团队为之振奋、为其捧场。所以没有消费基础就没有支撑小众文化生存的空间。

河南人不看话剧的几个原因

小众文化的追捧在郑州更加小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