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笔友到网友——跨世纪的变迁

(2009-09-14 11:41:12)
标签:

笔友

通讯工具

中学生阅读

qq好友

杂志

北京

文化

分类: 程甚么的随笔

     我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就是现如今所谓的80后。

     1994年,记得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笔友这个概念。当时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有《少年文艺》、《现代中学生》、《深圳青年》等杂志。当时适合那个年龄段的杂志还很少,也没有网络可以接触外界信息,所有的对外窗口就是杂志、报纸。所有的杂志几乎都有交友版块,这个时代的印迹吧。

     当时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会去交笔友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1997年,初中3年级的时候,我在北京一家杂志上刊登了一首小诗,具体内容早就忘得无影无踪了。当时编辑把我的学校地址留在了后面,因此杂志出版后我陆续收到上百封信件。有的是交流文学,有的提出交笔友,从这点上来看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们思想应该都差不多。对于交友的渴望也是流露其中。也难怪,那个年代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固定电话在很多家庭都还未普及,更别提手机、网络了。学生们交流的范围很窄,除了老师、同学、家长,就再也没有什么朋友了。每天面对同样的生活,同样的面孔,难免会有对外界大千世界的渴望与探求。交笔友就不可替代地成为那个年代流行的交流沟通方式。

     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一位笔友,名字已经记不太清楚,依稀记得是叫张妍,如果没记错的话。如果记错了也请本人谅解,因为时间实在太久。这个笔友是在北京一所五年制学院学新闻专业。后来直到上了大学还在联系,大一的时候好像是因为对方地址的变更而失去了联系。

     1999年上大学后就开始接触网络,一开始也是网友一堆,什么人都有,俗称网友。后来逐渐清理QQ好友,只留有同学。工作以后在QQ上就出现了各种分组,有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等体现个性的分组名称。

     现在是2009年,我毕业已经整整7年了,从笔友到网友,从写信到QQ,还有MSN等等通讯工具,笔友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笔友这个概念也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成为历史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