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笛声中寄托思乡之情

(2007-07-12 18:47:43)
分类: 诗歌评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在笛声中寄托思乡之情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感情是根深蒂固的,那就是“思乡”。对于思乡这样一种内涵丰富、概念宽泛的感情,历代文人把这种情感寄托在不同的事物上。王维把他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的“窗前梅花”上;李白把他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的明月上;王湾把他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归雁上,这几种意象无不把诗人那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却独辟蹊径,通过一支笛子演奏的《梅花落》,将战士们心中的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笛声的出现是在傍晚时分明月洒下一片清辉时从戍楼中传来的。“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而这虚景又恰与前文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的。同时,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把诉之于听觉的“笛声”描绘成眼前的片片“梅花”。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的思乡的情调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而带有一种盛世的豪情,这是由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

高适是作为边塞诗人昂首于唐代诗册的。他的诗,总是闪烁着刀光剑影,总是于金戈铁马中显示出一种苍劲,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的音符。在诗里诗外,笛随风走,一夜之间,关山就被一种思乡的情结占领,那个平和宁谧的夜晚,所有戍边的游子,都在一朵梅花的乡愁中失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