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大同篇——文庙和帝君庙
标签:
杂谈文庙帝君庙 |
分类: 历史文化 |
http://s7/mw690/001zR8Bpzy7nFpFZ9fE36&690
大同文庙尊经阁和阁前的孔子像
大同古城的景点比较集中,文庙与帝君庙几乎算是在一起,出文庙后门就是帝君庙前门了。
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都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只在大殿前看了个热闹,“斯文在兹”牌匾下,有人聚集,欢声笑语,原来是现场拍摄。有导演有摄影有主持人,有现场观众们,还有个别的游客。没想到逛完帝君庙从文庙大门出来,又遇见了这一群人在棂星门前嘻嘻哈哈的行礼。
比较有兴趣的是杏坛、敬一堂和尊经阁。
http://s7/mw690/001zR8Bpzy7nFpEFphI86&690
http://s5/mw690/001zR8Bpzy7nFpF4mby34&690
http://s12/mw690/001zR8Bpzy7nFpFOAeDbb&690
传为孔子讲学之处,现在多指教书育人的地方,甚至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坛” 字也引申为一种行业的统称,如文坛、体坛、歌坛等等。
杏坛作为孔子兴教的象征,列入孔庙的建筑体系之中。全国各地的孔庙里面都可见到。
孔子杏坛设教 始于公元前522年,孔子三十而立,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以扶正摇摇欲坠的殿堂,改变“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每日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自古以为美谈,为士林所称颂。
关于“杏坛” 之名,一说孔子和弟子们垒土筑坛,并移来一颗银杏树栽在坛边。故此命名曰“杏坛”。
一说北 宋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为藏书之所,用以贮藏儒家重要经典及百家子史诸书,以供学宫生员博览经籍,阅读研求。
http://s11/mw690/001zR8Bpzy7nFpG5xUK5a&690
http://s6/mw690/001zR8Bpzy7nFpGpNnDf5&690
帝君庙,就在文庙的边上,从文庙的后门出来,走几步就是了。
大殿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君,身披黄袍,坐在正中,两边立侍的是天聋和地哑 。(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
大同文庙尊经阁和阁前的孔子像
一、文庙
http://s7/mw690/001zR8Bpzy7nFpEFphI86&690
http://s5/mw690/001zR8Bpzy7nFpF4mby34&690
http://s12/mw690/001zR8Bpzy7nFpFOAeDbb&690
http://s9/mw690/001zR8Bpzy7nFpFJkYob8&690
二、杏坛(大同的文庙建筑风格古朴,下图是山东曲阜孔庙的杏坛——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
二、杏坛(大同的文庙建筑风格古朴,下图是山东曲阜孔庙的杏坛——重檐——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彩画用金龙和玺,规格很高。)
http://s3/mw690/001zR8Bpzy7nFpEum6C22&690
http://s3/mw690/001zR8Bpzy7qjEZjc5k72&690
三、敬一亭
四、尊经阁
http://s3/mw690/001zR8Bpzy7qjEZjc5k72&690
三、敬一亭
四、尊经阁
http://s11/mw690/001zR8Bpzy7nFpG5xUK5a&690
http://s6/mw690/001zR8Bpzy7nFpGpNnDf5&690
二、帝君庙
前一篇:山西行之大同篇——善化寺(二)
后一篇:山西行之大同篇——法华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