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碑-徂徕山北齐摩崖刻经

标签:
齐鲁名碑徂徕山摩崖刻经徂徕山摩崖刻经徂徕山摩崖 |
分类: 齐鲁名碑 |
徂徕山位于泰山东南,横跨泰安市房村、良庄、徂徕、化马湾及新泰天宝、大东庄等乡镇,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
徂徕山现存石刻百余处,可称之为一部石头的巨著,清代著名学者魏源把徂徕山刻经与泰山经石峪刻经相提并举,给予很高的评价。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北齐摩崖刻经,经主均为梁父县令王子椿,他嗜好佛学,于武平元年在徂徕山麓摹刻佛经二处。一在映佛岩,刻《般若波罗密经》;一在光华寺北“将军石”,刻《大般若经》及四佛名(今残),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宋赵明诚《金石录》,清冯云鹏、冯云琬《金石索》等金石名著均载其文,古刻历经千余年的剥蚀,今已残缺不全。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无法界,无有分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光华寺旧址摩崖,有一独立巨石,略为棱形,又似河蚌之半,面西,石面略平,石高一八五厘米,南北宽二三九厘米,东西石厚九十厘米。西面刻大般若经十三行,行四至七字不等,第九行起刻有“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造□息道升道昂道昱道柯僧真共造”。第六行下又刻“王世贵”三字,共计八二字。虽有残损,但仍可认读。东面刻有佛名和题记,已模糊不清。但“中正胡宾”和“武平元年”尚可辨识。“胡宾”可能是经主,“王世贵”可能是刊石者。
大般若经曰: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有为空为,为空空为,如空散空,空法空自。王世贵。法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息道、慧道、昂道、道恂作真。中正胡宾,武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