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草书立轴

标签:
解缙钟繇蔡邕 |
分类: 翰墨情怀 |
解缙草书立轴,纸本,縱203cm,橫63cm,四行,97字,現藏濟南市博物館。
釋文:鐘繇字元常,官至太傅,初見蔡伯喈書法於韋誕。誕不肯傳,輒槌胸而病,曹操以五靈散救之。及誕死,盜發其塚,因得筆法,臥則以手畫被,被為之穿。世謂:“猶朝廟既陳,俎豆斯列。亦謂:如雲鶴翔天,群鴻戲海,神致實難過之耳。”
落款:慶龍癸未十月夜燈下解縉書。
鈐印:朱文印一方‘解廌春雨縉紳之印’;白文印一方‘玉堂學士’;壓腳印一方難以辨識。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好直言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慘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明何乔远《名山藏》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
本軸文字內容源自古代典籍《宣和書譜》,有關三國時期大書法家鐘繇的轶事傳說:据说,钟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邕(伯喈)笔法》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曹操取出五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