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清大学城团山北侧有一山,名称众多,不甚统一,当地人叫它“北大山”、“卧牛山”、“东大山”、“三台山”,山上有“金牛洞”,为天然形成,洞口高15米,深25米,GRP定位北纬36°34′10″,东经116°49′28″,面朝正西偏南,自外而内呈锥状,洞中有一石恰似牛头,一角独挑,另一角残损,残损处伤痕累累,上方有两个小洞形似眼睛,因石形似牛,色赭,此洞故名“金牛洞”。
洞内北壁上有9尊北宋末年佛造像,造型简约,刻工淳朴、粗略,均残毁,无一完整。最上端一铺二弟子,主尊释迦佛高40cm,头部损毁,结跏趺坐于仰莲花座,偏袒右肩,右手在前,左手扶膝,作说法样,迦叶、阿难分列左右,难以详细区分。中间是两铺并列相对,左侧是文殊菩萨,坐于驮狮莲座上,左手持法器,似如意,颇具憨态,。右侧是普贤菩萨,坐在象驮莲座上,造像全毁不存。在两铺菩萨像中间,各有一尊献花尊者,相向而立,左侧手执花蕾,右侧手捧宝珠。最下方有两尊护法力士,一尊双手拄剑直立,另一尊右手杖剑斜立、左手叉腰。
在造像傍边,密布造像记和云游题记多处,其中有“宋崇宁元年(1102)雕凿释迦牟尼佛”、“大观二年(1108)补刻二弟子”等造像记,说明这9尊造像并非同时所刻。
在此山的山阴处还有19尊佛造像,均依山崖镌刻,造像高度25-60cm不等,有题记不可辨识,地方文献中没有记载,极难找寻。金牛洞造像于2013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石窟寺及石刻”类文物保护单位。



金牛洞造像

一佛二弟子造像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献花尊者

二力士造像

大观二年杨曾迦叶阿难造像记,左读,记述了造像的因由和过程。

右侧9行为崇宁元年陈方造像记,左侧4行为同年游记题刻。
崇宁元年(1102)陈方造像记:“齐州长清县和平乡丰齐南官税户陈方,妻王氏,男陈□,因观金牛洞遇(于)崇宁元年十一月十日,虔心刻修释迦佛一尊,弟陈中和,次弟陈良弼,新妇郑氏、杜氏、路氏,孙男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孙女二娘、三娘、四娘。合家同修功德,香花供养永记”。
崇宁壬午(1102)游记题刻:“□北郡子文同……游金牛洞,……大醉,抵暮方归,时崇宁壬午岁季冬月□二日留题”

俯观团山和峪中的靶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