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山峰云观

标签:
大峰山峰云观 |
分类: 紫气梵音 |
长清大峰山峰云观创建于元末明初,由范真峰创建。主要建筑有:灵官庙、云根、月窟、回月楼、青龙潭、待月泉、关帝庙、玉皇殿、泰山行宫、神慧圆通、坐化神宅、天师殿、药王庙、吕祖庙等20余处点。
峰云观的山门面南,石墙青瓦,三开间,拱券门,大门两侧悬挂一副对联:祥云紫气神倦景,幽谷清泉道人家。未入山门先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道家仙气。
因峰云观处在大峰山的半山腰,且大峰山上植被茂密,水分涵养丰富,山上泉水众多,湿度大,遇到合适的天气,满山云雾,而“云根”所在的位置,正是云雾由山下上行至峰云观的入口,云雾进观后,满观云雾,缥缈若仙。所以,此处便成“云根”。
二道门内一株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槐下面,有一眼井泉—待月泉。这眼泉的井口直径不过半米,井内泉水未曾干涸。当年范真峰,每到冬至的这一天晚上,总是守在待月泉边,等皓月当空,完全映在井中的水面上。天上是皎洁的明月,水中则是金黄色的倒影,别有情趣。因此待月泉又有“月到天心泉中映,水中自然流黄金”的说法。
与待月泉相映成趣的是回月楼。回月楼位于待月泉的西侧,是一座二层石楼,下面是一座拱形石门洞,门洞高约2米,深约4米。冬日太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由西直着穿过回月楼的门洞,正好照在门洞正东侧的待月泉上,因此,这座楼便得名“回月楼”。
燕阳秀的品行最终帮助他修成正果,最后在禅室内坐化成仙,驾鹤而去。燕阳秀成仙后,其肉身在禅室内坐了50余年而不腐。但后来,因保护不力,遭虫咬鼠啮,弟子不忍,将肉身置入一瓮中,并将此瓮埋入地下,上塑真人金身,受后人供养。后来,燕真人所坐化的石屋便被称为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