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峰摩崖石刻

标签:
云翠山天柱峰于慎行 |
分类: 济南金石 |
天柱峰是云翠山的最高点,海拔474.9米,长500余米,高30米,悬崖陡峭,又因它方形似印,又名“印峰”。当地人见它像民间盛油的竹篓,又称为“油篓寨”。
到峰顶只有一条天然的石缝,位于山峰西侧,石缝下部外露,上行10余米后进入内部,形同竖井。从竖井中攀出,如重见青天,眼界顿时开阔。峰顶是一南北狭长的山脊,东西宽约10米,南北长约100米,峰顶上有光滑平整的方石,有怪石相叠形状不一的石城,有简陋的石屋。
天柱峰的一大人文景观就是摩崖石刻,在峰南、北悬崖上,有于慎行书丹两处摩崖,北侧“天柱峰”三字,乃擎天一柱之意,每字一米见方,浑厚豪放;南崖 “削成四方,壁立万仞”擘窠大字,工整端庄;西壁是北齐僧安(道一)“大空王佛”佛号四字,还有几处小字题记;东崖为邢侗所书“远览”二字。
关于天柱峰东西南北四壁摩崖刻字,里面还有一则不为人知的典故。明万历时,因于慎行与首辅张居正不和,遭贬归乡,便在云翠山南天观入了道籍,名“山中居士”,並在南天觀久住,招引了众多名士的簇擁,致使道觀香火大盛,住持许道先(悟菴)對于慎行尊崇備至,甚至于称于慎行为山主,自己为观主。
万历癸巳(1593)年,于、许二人主持新建了玉皇阁,并立碑“云翠山天柱观新建玉皇阁记”。因初始观名为“天观”,当时云翠山属于“天平郡”所辖,同时道经中有“天得一则清”的说法,于慎行称为“天柱观”是因为山顶峻峰为“天柱”。相传“云翠山”的名字是邱长春当年根据仙女的名字而取。
于慎行在南天观的几年间,朱维京、朱应毂、孟一脉、乔学诗、邢侗等陆续前来拜访。1596年的一天,他决定把“天柱峰”三个字镌刻在峰北悬崖上,把“削成四方,壁立万仞”标榜在南壁上。于是他命石匠削壁摩崖,把天柱峰原有的“天髻”二字给抹去,弟子邢侗双钩,镌刻名家吴尚端携弟吴士端钤鑿。他又想到西有僧安东无字,会使天柱峰失色,于是让邢侗在东壁书丹,当时邢侗已是翰墨名家。便在东壁下书就了“远览”二字,把天柱峰的四周点缀得如诗如画。于慎行无意中脱口吟道:“西有僧安东邢侗,南北有我于慎行。玉皇留意放大印,隐士今日书大名。”众人拍手叫绝,其表兄孟一脉随意出口道;”西有安僧东邢侗,南北都写天柱峰。削成四方峰万仞,天皇真心盖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