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趵突泉公园三大名石的来历

(2015-03-06 20:11:16)
标签:

趵突泉

龟石

待月峰

夔石

分类: 读史济南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龟石、待月峰、夔石,都是六、七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太湖石,具有皱、瘦、透、漏的特点,是济南的历史名石,也是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景观。
  太湖石,因产于江苏,浙江两省之间的太湖地区而得名,尤以湖中石质为佳,是一种千孔百窍,玲珑剔透,形状多样,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石灰岩。据史料介绍,太湖石作为观赏石,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自居易写的《太湖石记》,从文中可窥测唐代文人、士大夫对太湖石特别喜爱,玩石已有一定规模,文中评述石以聚族、太湖为甲,将太湖石列为众石之首。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爱石如癖的帝王,他令属臣收罗著名的太湖石石品,修筑艮岳山,亲自为太湖石赐名、加封。宋代大画家米芾还创造了评鉴太湖石要以皱、瘦、透、漏为标准的理论,以致觅求奇峰怪石之风盛行。一些富商、官吏还以奇石互比高下,不惜以重金购买,作为点缀宫苑和园林的景观。宋亡后,一些精秀的太湖石遗散各地,有的也散落在济南。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12691329,后辞官回到云庄(今济南天桥区柳云村),在村前开凿云锦池,种荷植柳,建园林,收罗10块太湖石,号称十友,分列园中。张养浩死后,这些奇石逐渐分散各处。其中的龙、凤、龟、麟4石分别移到城里的巡抚衙门(今珍珠泉大院),布政使司(今省政府大院)、府学(文庙)和通乐园(今万竹园)。历经沧桑,如今仅有龟石(也有说是龙石),安然地耸立在趵突泉公园里。

   龟石

龟石耸立在东门内广场西侧竹林树丛中,挺拔露骨,筋络明显,孔窍通透,形态美观,属奇石中的珍品,已被收入《中国名石大辞典》。石旁说明牌上介绍:龟石,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别墅-云庄遗石,石高约4米,重约8吨,有秀、瘦、透、漏、皱特点,与龙、风、麟石同称四大灵石,为济南第一名石。

               趵突泉公园三大名石的来历
                                 龟石
  也有人认为是龙石。《泉城周报》载《泉城龙迹》署名文章也有龙石,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收藏的十大名石之一。……明万历年间,济南知府平康裕将龙石移到府学泮池北。孔宪雷先生从日本昭和十九年(1944年)马场春吉著《山东的史迹和史谈》中翻拍的趵突泉平面图中标有龟石的奇石,则形呈伏卧状。
  对奇石名称认定虽不相同,但都认定为元代遗物,是济南的历史名石。
  按龙石论者的认定,龙石应在府学文庙泮池北侧。那它是怎么移到趵突泉公园的呢? 20世纪70年代,它被发现斜立在文庙泮池旁的奇石,周围堆满了杂物,石上支架着许多木料,遭受着人为损害,便请示市政府领导采取保护措施,组织职工迅速移置到趵突泉公园。既有力的保护了历史遗产,又能使游人观赏到历史名石,丰富了公园景观,受到省、市领导及游人称赞。

    待月峰

待月峰奇石在溪流环绕的尚志堂院内,石高1.9米,形态古朴清秀,精巧玲珑。待月峰系宋代遗石,石瘦细长,有多个洞穴,似各种月形,夜深月光透过洞孔洒在地上,形异多变,有诗赞咏:精灵俊秀玉玲珑,神功鬼斧浑然成。一年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

                趵突泉公园三大名石的来历
                              待月峰
  待月峰原在济宁市人民公园内。1979年,趵突泉公园唐家隆、贾祥云带领职工赠送安装八仙过海灯组时,看到人民公园鹰笼里立着一块布满鹰粪及泥土的石头,形态奇异,极有观赏价值。灯组装好后,济宁人民公园一方提出愿回赠物品以示感谢,征求唐、贾意见时,他俩顺口说出:那就给俺块石头吧。对方欣然答应,遂装车运回济南。
  石头在趵突泉尚志堂院安置好后,济宁又派人来,说这是当地志书记载的历史名石,要求收回。后几经协调,来人看到奇石安置在省城公园,更利于展示奇石身价,同时感到此石筋络纤细、洞多通透,往返装运难确保遗石不受损伤,遂表示忍痛割爱,不再收回。同时向公园详细介绍了奇石的名称、历史及当地有关领导保护待月峰的心愿,这使济南人对历史名石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夔石
  夔石在尚志堂东山外北侧,东临老金线泉。石高1.5米,宽0.75求,底部镌夔石铭刻。石旁说明牌有: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足兽,因此石形状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之势,形似,故得此名,为济南名石之一。

              趵突泉公园三大名石的来历
                               夔石
  夔石,原在卫巷一古旧的居民住宅院内,文革中,人走院空,房屋倒塌,夔石被遗弃在街旁的公共自来水站旁。趵突泉公园一贾姓职工,路经此处时看到半掩埋地下的石头,形态奇特,有观赏价值,便征求领导允准,取得街道居委会同意后,移置在趵突泉公园,配植青松、翠竹,成为园林中的独特景观。

                   (文字转载自《济南文史》徐家茂先生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