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碑刻-篆隶篇

标签:
趵突泉碑刻 |
分类: 济南金石 |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閑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
易安居士倚聲清澈骨髓,壓倒兩宋。滕陽王學仲
楊魯安1990年書李清照詞《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尽,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梦斷偏宜瑞腦香。秋已尽,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黄。
王遐舉1990年書李清照詞《長壽樂》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摇鬥。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唐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上壽。
渴馬崖前水滿川,江心泉迸蕊珠圓。濟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稱第一泉。
孫墨龍1998年書王士禛詩《來鶴橋觀趵突泉》
峰巒疑印渚,魚鳥即華林。歌曲清暉集,方塘積翆深。伏流生急雪,驚瀑起文禽。坐覺微風寂,朱弦空靜音。
高小岩1998年書蘇轍詩《趵突泉》
連山帶郭走平川,伏澗潛流發湧泉。洶洶秋聲明月夜,蓬蓬曉氣欲晴天。誰家鵝鴨橫波去,日暮牛羊飲道邊。滓穢未能妨潔淨,孤高(亭)每到一依然。
王仲武書曾鞏《齊州二堂記》
齐滨泺水,而初无使客之馆。使客至,则常发民调林木为舍以寓,去则撤之,既费且陋。乃为之徙官之废屋,为二堂于泺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盖《史记•五帝纪》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邱,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在卫地。皇甫谧释:寿邱在鲁东门之北,河滨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邱、负夏,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东也。《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合于《孟子》。按《图记》皆谓《禹贡》所称,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焉。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号也。予观《虞书》及《五帝纪》,盖舜娶尧之二女,乃居妫汭,则耕历山盖不同时,而地亦当异。世之好事者,乃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由是言之,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今泺上之北堂,其南则历山也,故名之曰历山之堂。按图,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达于清河,以入于海。舟之通于济者,皆于是乎出也。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也。泺水尝见于《春秋》,鲁桓公十有八年“公及齐侯会于泺”。杜预释:在历城西北入济水。然济水自王莽时不能被河南,而泺水之所入者,清河也,预盖失之。
今泺上之南堂,其西南则泺水之所出也,故名之曰“泺源之堂”。
徐宗幹1839年撰並書《趵突泉詩》
濟南第一泉,知者勭多妙。伏流氣上騰,穴出川有竅。槖龠透機緘,活潑恣吟眺。珠噴咳唾飛,鏡晃須眉照。風雨秋有聲,鐘磬古同調。突如刀槍鳴,怒若鼉龍叫。碎蹴水精球,迸吐銀華爆。搏之一丈高,激磯三峽峭。瀟灑入畫圖,軼蕩添詩料。四壁紛留題,一石兀坐嘯。貨貝羅市廛,紺壁新祠廟(泉上為呂祖閣,每年三月賽社,士女雲集)。空明雀初來,清淺魚可釣。卜鄰結茅廬,小園近蓬嶠(泉迆東即為餘園)。門前車馬喧,牆外旌旗耀。左辟肩常隨,遊行臂毋掉。磬折從大官,洞口仙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