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灵岩寺苏轼“题黄茅岗”诗碑之疑

标签:
苏轼黄茅岗诗题黄茅岗 |
分类: 济南金石 |
在灵岩寺千佛殿西侧牆上,镶嵌着一通诗碑:“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视白云天茫茫。歌声荡谷秋风长,路人舉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蘇軾”。诗碑高
120厘米,宽66厘米,诗文5行,七句51字,字径10厘米,草书,无年月。
該诗碑目前仍是文化疑案。其一,该诗到底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一直众说纷纭。其二,该诗到底有何出处?是否真正为苏轼所书?
这首诗确有文献记载,实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的《登云龙山》(《苏轼文集》收录)诗,作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这年九月,苏东坡在徐州彭城举行黄楼诗会,邀请王巩、颜复、张天骥等文朋诗友饮酒唱和。九月十七日,他们趁着酒兴结伴游玩黄茅冈,登临云龙山,山上乱石如羊,一路跌跌撞撞,途中醉卧在黄茅冈上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被过往路人看见了其狂醉之态并围观看热闹。此景激发了苏轼的诗情,遂作《登云龙山》,这块大石头因而得名“东坡石床”,后人在石床附近留存30多处诗文石刻,多为步和苏东坡诗的摩崖刻石。
此诗一韵到底,取行歌体,仅止七句,并非七律的瘸腿诗。
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王镇编撰《济南金石志》载:“山左金石志云案,坡公此诗乃元丰元年守徐州时登云龙山之作,并非题灵岩寺也。玩其笔意,不类苏迹。大抵后人所为,寺僧不知,遽以刻石。”这说明早在乾隆末年,金石名家阮元就看出了其中端倪。
现今有不少人把这首诗嫁接成苏轼在灵岩寺接官亭下的黄茅冈所作,可能是以今人之欲,臆断古人之为,或者是出于商业考虑,现在伪托名人效应宣传旅游的例子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