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南府学文庙

(2014-08-04 19:42:23)
标签:

济南府学文庙

文庙

分类: 紫气梵音

济南府学文庙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始建,金代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倾圮。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重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拓建,后又经数代重修,到明朝末年,建筑布局已臻于完善。清代对文庙的修葺不断,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使得府学文庙占地面积往北可到明湖路,往西至贡院墙根街,往南至南门,往东至曲水亭街。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门、中规中矩亭、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新中國成立后,文庙相繼被小学、工厂占用,多處建筑被毁。1992年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重修。据考证,在全国已知的文庙中,除山东曲阜孔庙、江西萍乡文庙、南京六合文庙苏州文庙外,其他文廟的始建年代都晚于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南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

 

     济南府学文庙

影壁位于文庙之外,向北与大成门对景,长9.85 米,高约5米,厚0.95米,砖砌,呈字形,琉璃瓦顶。其北面正中有圆形砖雕装饰图案,为清代遗物。

 

济南府学文庙

 

棂星门:棂星又称天田星,汉代为农神,古代帝王祭天先祭棂星。孔庙设棂星门,取尊孔如尊天之意。新建的棂星门仿曲阜孔庙样式,为四柱火焰冲天式石坊,而且移至外泮池南面。上端塑有云雨风雷四神,柱子由整块白玉制成。棂星门三字为清乾隆手书。繁体字为,当年乾隆在写这个字的时候,想到孔夫子一生不信鬼神,便灵机一动,将字去掉了。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中矩亭、中规亭:分列棂星门内东、西两侧,中矩亭为方形,中规亭为圆形,黄琉璃瓦攒尖顶。语出《礼记·玉藻》之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和《周礼·考工记》之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意谓孔子思想中规中矩,有了规矩则成方圆,人才能学有所成。

 

泮池乃古代学校的水池。周代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为半圆形,称为泮池。泮即为半。古时凡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明伦堂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济南府学文庙有两处泮池,即外泮池和內泮池。明代刘敕《历乘》有载:万历庚子年,知府沈蒸修引芙蓉泉水入外泮池……天启七年,知府樊时英修引明湖水入巽坊……且引水西入内泮池。这里所说的外泮池即为跨有五孔圜桥的大泮池,时在学宫之外;而内泮池则为大成殿前出土不久的小泮池。2008年修复文庙施工中,在大成殿前发掘出一处半月状的泮池。专家推测,此泮池最晚建于明代。这正与《历乘》记载相合。修复后,就恢复到明代的样子,同时有大小两个泮池。

 

 济南府学文庙

太和元气石碑:在泮池西,长约3米、高约1.5米,原系镶在牌坊上的匾額。石碑上刻太和元气”4个大字,与三孔太和元气坊的太和元气字迹如出一辙。据考证,两个地方的太和元气均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抚副都御史曾铣书。其中,济南府学文庙写于二月,曲阜三孔写于同年三月。

 

济南府学文庙

屏门是文庙第三道门,是座五间六柱牌坊。坊顶五楼,由明间向两侧呈三阶式错落,重昂单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饰吻兽,檐下以云头斗栱承托,额枋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等图案。坊柱前后各用斜柱支撑,柱础由石鼓夹抱。牌坊的地上部分被迁建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屏门东西又有更衣所和牺牲所,是祭祀孔子时的沐浴换衣和准备祭品的地方。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彩绘精美的大红牌坊,钟英坊和毓秀坊。

 济南府学文庙

戟门:又称仪门,因是进入大成殿的最后一道门亦称大成门。平时只开东西的金声玉振两个掖门,只有在祭孔大典或有贵宾光临时才开中间大成门。戟门两侧原与廊庑相连,与大成殿组成一封闭院落,重修时改建為現有樣式。

        济南府学文庙

禦碑亭:大成殿前,左右各一,六角攒尖黄琉璃顶。据清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东御碑制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西御碑制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遗址、残碑尚存,在大成殿施工过程中,两尊驮碑石赑屃在殿前出土。现建筑为原址重新恢复。

 济南府学文庙

大成殿:宋徽宗因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遂诏令天下文宣王殿为大成殿。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之一,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中的规模位列第三。
  現建築系現代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保留了宋代建築特點,采用规格最高的黄色琉璃瓦的龙纹正脊,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孔子的尊崇;正脊两端有鸱吻,四条垂脊上分别安放9个跑兽,仅次于北京太和殿11个跑兽的高规格建筑。

  殿内正中塑孔子像,两边分列颜渊、曾参、子思、孟轲四配及“十二哲”像。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殿外的东西廊庑上还安坐着其余的六十八个弟子像,一共有85尊塑像,在全国纪念孔子的庙宇中,能够将孔子以及72弟子起塑像陈列的恐此一處,曲阜孔庙内也只是陈列72弟子的牌位。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
                                    康熙御笔-圣集大成


济南府学文庙
                                   乾隆御笔-与天地参
 
济南府学文庙

明伦堂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1950年代被拆除,现建築為依照史料在原址复建,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 

 

济南府学文庙

尊经阁是文庙存储经典之地。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室内地面至龙脊宝顶高16.8米,正门高度5.34米,曾藏有多通石碑,现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经阁仅剩遗址。由于缺乏详细建筑规格资料,府学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起根据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处进行了重建。建成之后的尊经阁是文庙内最高的建筑,并成为文庙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观。

 

 济南府学文庙

铁牛山:济南旧有四门不对,三山不见之说。所谓四门不对,是指济南老城的东门与西门不在一条直线上,南门与北门也不在一条直线上,这在我国城池建筑中是比较罕见的。所谓三山不见,则指在老城之内有三座难以看到的”—历山、灰山、铁牛山。这其中的铁牛山就是这铁牛铁牛1.5米,宽约0.6米,高约0.5米,估计重约6吨,有人说它是天上下来的陨石,也有人说这个铁牛是炼铁的炉渣出来后自然形成的。关於铁牛最早的记载是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距今已有1000多年,当时就有人把它当作神物。在民间有人称之为镇城之宝或者镇水之宝。據民國《济南名胜古迹辑略》一书记载,在城内孔庙,东便门侧,墙壁石砌一石碑,铸铁牛山三字,而山字仅露上截,年月记载不可复识,传闻山在墙根掩埋,亦以其形如卧牛故名200110月,鐵牛山在庠门里街12号被发掘出土,2010年 ‘铁牛回歸它的出生地(出土位置略往西一点),並专门建了一座铁牛亭

 济南府学文庙

龙门碑:上面的字打眼一看像又像,两字上下部连为一体。根据落款,龙门的作者为一位沂水人,寓意鲤鱼跳龙门。

 

济南府学文庙

宣圣遗像碑:此碑原立于大成殿附近。碑额题小篆宣圣遗像四字,碑题记为吴维岳摹吴道子笔宣圣像,正中阴刻孔子行教像,右侧中部下刻隶书吴道子笔四字。原石存济南市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秦爱墓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