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宫现存碑刻二十余处,最早为明万历六年,最晚是近年新刻。量虽不多,但不乏黄克缵、贺一孝、刘勅、孙止孝、董文骥等几位明清名人或撰文,或书丹,文献价值颇高。

重修泰山行宮碑記 康熙丁卯(1687)年 趙履恭撰 李德秀書丹 泰山行宮宮門東山牆

重修泰山行宫正殿及两廊碑记 乾隆四十六(1781)年 元君殿前西侧

重修泰山行宫十王殿碑记 光绪三十一(1905)年 李元莜泉甫撰并篆额书丹 元君殿前西侧

重修济东小清河记碑额 华阳宫宫门西侧

重修华阳宫四季殿碑记 光绪三十一年 劉鶴嶺撰文書丹 四季殿前西側

重塑三皇宫神像功德记 2011年 王晶撰文 张切易书丹

泰山行宮醮社碑記 崇禎丙子(1636)年 富平侯劉勅撰 泰山行宮宮門西山牆

顺治甲午(1654)年 宫门西墙壁嵌碑 董文骥书 董文骥(1623—1685),字玉虬,武进人,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六年进士,博学高才,工诗善书。

顺治甲午年 宫门东墙壁嵌碑 董文骥书

“石魂”,今刻

龙王庙东山墙碑刻 2003年 王晶撰文 杜庆文书丹

四季殿前东侧 字迹漫漶

華陽宮宮門東側,字迹漫漶

進香建醮圓滿碑記 康熙元年(1662) 裴繼晋
董沐撰李德秀書丹地藏殿東山牆

济南府新建崇正闸记,万历六年(1578年),贺一孝撰

黄克缵和严一鹏题咏诗碑,明万历年间,黄克缵(zuan)(1550-1634年),字绍夫,号钟梅,福建晋江人。自小聪明机智,胆识过人。万历八年进士,曾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两度出任兵部尚书,晚年吏部尚书不就,號稱“黄五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九月—萬曆四十年(1612年)任山東巡撫。

華山新建泰山行宮醮社記崇禎五(1632)年元君殿前

光绪三年(1877)捐资记石碑,泰山行宫

观音地藏王殿石扁康熙乙丑年(1685)八月

“福缘善庆”功德碑中华运行庚辰年四季殿前西侧

“禅道”, 今刻

碧霞元君行宮記 崇禎二年(1629)
劉勅撰元君殿東山牆
刘敕(1560年—1639年),字君授,号金舆山道人,明代历城人,万历七年(1579年)中举,后考进士不第,任陕西富平知县,未满一年即辞官。母亲病故,刘敕极为伤痛,结庐于墓旁。后虽多次荐举,终未再入仕。一生砥砺名节,爱好诗词,好著书,80岁高龄仍手不释卷。著书数十种,其中以注解忠孝二经最为有名。两经注解进呈御览后,由礼部颁行天下,为必读之书。崇祯五年(1632年),编著《历乘》(即历城县志)18卷,崇祯七、八年刊刻出版,是为历城县志中最早的刻本。刘敕从此名扬海内,时称“真儒名世”。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攻陷济南,刘敕不屈被杀。其后乡人为其建坊曰“三齐文献”。

碧霞元君泰山行宮醮社碑記崇禎十年(1637) 孫止孝撰 野史雲樵柴巨書
元君殿前

“伴月和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