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太阳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有许多种,如:单晶硅,多晶硅, 非晶硅,砷化镓,硒铟铜等。它们的发电原理基本相同,现已晶体硅为例描述光发电过程。 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 
如图1所示。
http://sucimg.itc.cn/sblog/jf554a1827a594e66b546339f2409fa2e
http://sucimg.itc.cn/sblog/jae05a1df3d00e3d5b2c0c63a916d0b9c
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2、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作过程
 "硅"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储藏最丰富的材料之一。自从上个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晶体硅的半导体特性后,它几乎改变了一切,甚至人类的思维,20世纪末,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硅"的身影和作用,晶体硅太阳电池是近15年来形成产业化最快的。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步骤:a)提纯过程 b)拉棒过程 c)切片过程 d)制电池过程 e)封装过程. 如下图所示: 
http://sucimg.itc.cn/sblog/j4ee28b6f1f4d8f92b124081f0b974dc2
3、太阳电池的应用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将太阳电池应用于空间技术-----通信卫星供电,上世纪末,在人类不断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对于光伏发电这种如此清洁和直接的能源形式已愈加亲切,不仅在空间应用,在众多领域中也大显身手。如: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发电户用系统,村寨供电的独立系统,光伏水泵(饮水或灌溉),通信电源,石油输油管道阴极保护,光缆通信泵站电源,海水淡化系统,城镇中路标、高速公路路标等。在世纪之交前后期间,欧美等先进国家光伏发电并入城市用电系统及边远地区自然村落供电系统纳入发展方向。太阳电池与建筑系统的结合已经形成产业化趋势。光伏电源系统的组成:
http://sucimg.itc.cn/sblog/j3c8a7f781f06420e8364ed95a51bebee
4、太阳电池基本性质
 a) 光电转换效率η%:评估太阳电池好坏的重要因素。 目前:实验室η≈24%,产业化:η≈15%。 b)单体电池电压V:0.4V---0.6V 由材料物理特性决定。 c)填充因子FF%:评估太阳电池负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http://sucimg.itc.cn/sblog/j031e225c8234c7bbfa354b5efee87346
阴影部分为负载面积,填充因子的数学表达形式: 
                            FF=(Im*Vm)/(Isc*Voc) 
其中:Isc--短路电流, Voc--开路电压, Im--最佳工作电流, Vm--最佳工作电压; d)标准光强与环境温度 地面:AM1.5光谱,1000W/m2,t=25℃; e)温度对电池性质的影响 。 例如:在标准状况下,AM1.5光强, t=25℃ 某电池板输出功率测得为100Wp,如果电池温度升高至45℃时,则电池板输出功率就不到100Wp. 
5、太阳能"光—电转换"
   
一束光照在半导体上和照在金属或绝缘体上效果截然不同。由于金属中自由电子如此之多,以致光引起的导电性能的变化完全可忽略。绝缘体在很高温度下仍未能激发出更多的电子参加导电。而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对体内电子的束缚力远小于绝缘体,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就可以把它从束缚激发到自由导电状态,这就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当半导体内局部区域存在电场时,光生载流子将会积累,和没有电场时有很大区别,电场的两侧由于电荷积累将产生光电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太阳电池就是利用这种效应制成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上时,其中一部分被表面反射掉,其余部分被半导体吸收或透过。被吸收的光,当然有一些变成热,另一些光子则同组成半导体的原子价电子碰撞,于是产生电子—空穴对。这样,光能就以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形式转变为电能、如果半导体内存在P—n结,则在P型和n型交界面两边形成势垒电场,能将电子驱向n区,空穴驱向P区,从而使得n区有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在P—n结附近形成与势垒电场方向相反光的生电场。光生电场的一部分除抵销势垒电场外,还使P型层带正电,n型层带负电,在n区与p区之间的薄层产生所谓光生伏打电动势。若分别在P型层和n型层焊上金属引线,接通负载,则外电路便有电流通过。如此形成的一个个电池元件,把它们串联、并联起来,就能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功率。 
   
 制造太阳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十几种,因此太阳电池的种类也很多。目前,技术最成熟,并具有商业价值的太阳电池要算硅太阳电池。 
   
 所以,将入射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称为太阳能电池。它一般由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同质或异质半导体构成。目前,在空间或地面获得应用的只有硅电池,研究得比较成熟的还有砷化镓电池、硫化镉电池。硅太阳能电池是1954年由美国皮尔逊等人首次制成,1958年首次应用在“先锋1号”卫星上。1958年,我国亦开始研究太阳能电池,在1971年3月发射的科学实验卫星上首次应用,随着硅电池制造成本的逐年降低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太阳能电池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6、太阳电池的应用的主要领域: 
   
 1.用户太阳能电源:(1)小型电源10-100W不等,用于边远无电地区如高原、海岛、牧区、边防哨所等军民生活用电,如照明、电视、收录机等;(2)3-5KW家庭屋顶并网发电系统;(3)光伏水泵:解决无电地区的深水井饮用、灌溉。 
   
 2. 交通领域:如航标灯、交通/铁路信号灯、交通警示/标志灯、路灯、高空障碍灯、高速公路/铁路无线电话亭、无人值守道班供电等。 
   
 3. 通讯/通信领域:太阳能无人值守微波中继站、光缆维护站、广播/通讯/寻呼电源系统;农村载波电话光伏系统、小型通信机、士兵GPS供电等。 
   
 4. 石油、海洋、气象领域:石油管道和水库闸门阴极保护太阳能电源系统、石油钻井平台生活及应急电源、海洋检测设备、气象/水文观测设备等。 
   
 5.家庭灯具电源:如庭院灯、路灯、手提灯、野营灯、登山灯、垂钓灯、黑光灯、割胶灯、节能灯等。 
   
 6.光伏电站:10KW-50MW独立光伏电站、风光(柴)互补电站、各种大型停车厂充电站等。 
   
 7.太阳能建筑: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相结合,使得未来的大型建筑实现电力自给,是未来一大发展方向。 
   
 8.其他领域包括:(1)与汽车配套:太阳能汽车/电动车、电池充电设备、汽车空调、换气扇、冷饮箱等;(2)太阳能制氢加燃料电池的再生发电系统;(3)海水淡化设备供电;(4)卫星、航天器、空间太阳能电站等。 
     
目前美国、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及日本、印度等都在大力发展太阳电池应用,开始实施的"十万屋顶"计划、"百万屋顶"计划等,极大地推动了光伏市场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
http://sucimg.itc.cn/sblog/j8d4bc3908e357ac8e324a2e6bb2d55ff
     光伏阵列由众多的太阳电池串、并联构成,其作用是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直流形式的电能。目前用于光伏水泵系统的太阳电池多为硅太阳电池,其中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及非晶硅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它具有强烈的非线性。
http://sucimg.itc.cn/sblog/j735d32cd2367371c1dad2f904e445c39
   
太阳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就是它的额定功率。图:中曲线上的大圆黑点表示在相应日射下太阳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的位置,称“最大功率点". 
   
 光伏阵列的伏王特性曲线具有和单体太阳电他同样的形状,若忽略单体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差异、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电阻,吕附设它”具有理想的一致性光伏阵列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看作仅是单体太阳电池伏安特性曲线按串、并联方式放大其坐标的比例尺。 
7、控制器 
    光伏阵列的输thtr乎特性曲线具有强那朔)线他而且和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阴、晴、雨、雾等气象条件有密切关系,其输出随日照而变化的是直流电量,而作为光伏阵列负载的光伏水泵,它的驱动电机有时是直流电机,有时是交流电机甚至还有其它新型电机,它们同样具有非线性性质。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光伏泵系统工作在)、较理想的工况,而且叉,于任何日照,都要发挥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最大潜力,这就要有一个适配器,使电肋负载之间能达至“和、皆、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适配器的内容主要是最大功率“点跟踪器、逆变器以及一些保护设施等。 
最大功率点跟踪器(MPPT) 
   
 由光伏阵列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光伏阵列在不同太阳辐照度下输出最大功率点位置并不固定,而且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相应于同一辐照度的最大功率“点位置也将变化。为了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以获取当前日照下最多的能量,MPPT通常做成两种形式,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恒定电压式最大功率点跟踪器(CVT式MPPT)。 
   
 仔细观察图:中表示最大功率输出的圆黑点一一最大功率点的位置,它们都坐落在Umax=const,的直线附近,特别是日射比较强时离Umax=const更近,同时考虑至仗阳电他具有以下温度特优良陷温度升高时,在同一日射条件下其开路电压UOC将减小,短路电流Isc将伴有微小增大,再考虑到日射高时一般都具有较高环境温度,而日射低时环璋温度一般都要低一些的特特点,结合太阳电他的温度特性,它们刚好都有利于使一日内最大功率点的轨迹更逼近于一根垂直线Umax=const,这就是说,在工程上允许人们把最大功率,点出现的轨迹近似地处理为一根垂直线Umax=const,这就构成TcvT式MPPT的理论根据。 
 
   真正的MPPT 
CVT型MPPT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因为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Uoc、最大功率点电压U。受温度的影响较大,Um一旦设定,冬、夏会有较大偏离,这将会无谓地损失相当一部分能量,因此人们在当今微机芯片性能/价格)、以及其实时性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系统已在着手采用。“真正的MPPT”技术。 在“真正的MPPT”技术中,人们采用了自寻优的概念,实时地测量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进行比较后,自动地寻找到最大功率点。不断地寻找,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再寻找…,如此周而复始,系统一直处于微J、的调整之中。这种“真正的MPPT”可以自动适应冬、夏较大的温差而毋需人工干预,十分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全年效率。
8、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电源的要求 
   
 采用交流电力输出的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阵列、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电源四部分组成(并网发电系统一般可省去蓄电池),而逆变电源是关键部件。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电源要求较高: 
   
 (1)要求具有较高的效率。由于目前太阳电池的价格偏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电池,提高系统效率,必须设法提高逆变电源的效率。 
   
(2)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用于边远地区,许多电站无人值守和维护,这就要求逆变电源具有合理的电路结构,严格的元器件筛选,并要求逆变电源具备各种保护功能,如输入直流极性接反保护,交流输出短路保护,过热,过载保护等。 
   
(3)要求直流输入电压有较宽的适应范围,由于太阳电池的端电压随负载和日照强度而变化,蓄电池虽然对太阳电池的电压具有钳位作用,但由于蓄电池的电压随蓄电池剩余容量和内阻的变化而波动,特别是当蓄电池老化时其端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 如12V蓄电池,其端电压可在10V~16V之间变化,这就要求逆变电源必须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并保证交流输出电压的稳定。 
   
(4)在中、大容量的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电源的输出应为失真度较小的正弦波。这是由于在中、大容量系统中,若采用方波供电,则输出将含有较多的谐波分量,高次谐波将产生附加损耗,许多光伏发电系统的负载为通信或仪表设备,这些设备对电网品质有较高的外,当中、大容量的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为避免铎公共电网的电力污染,也要求逆变电源输出正弦波电流。 
  9、逆变电源的原理与电路结构 
   
 中、小容量逆变电源一般有推挽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和高频升压逆变电路三种其主电路分别如图
http://sucimg.itc.cn/sblog/jd2ae2979cec5a21d1723a0da8137bd04
http://sucimg.itc.cn/sblog/j0d63676279ef0cbaaf86d038dbd36a4b
http://sucimg.itc.cn/sblog/j0eac3562a0ab2e5bc72512623d20c7aa
   
逆变电源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其电路原理如图所示、功率晶体管Q1、Q4和Q2、Q3交替开通得到交流电力,若直流电压较低,则通过交流变压器升压,即得到标准交流电压和频率。对大容量的逆变电源,由人直流母线电压较高,交流输出一般不需要变压器升压即能达到220V,在中、小容量的逆变电源中,由于直流电压较低,如12V、24V,就必须设计升压电路。
http://sucimg.itc.cn/sblog/j0931b626c50f7d6cfad0dd603b833a0e
   
 推挽电路,将升压变压器的中性抽头接于正电源,两只功率管交替工作,输出得到交流电力,由于功率晶体管共地边接,驱动及控制电路简单,另外由于变压器具有一定的漏感,可限制短路电流,因而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其缺点是变压器利用率低,带动感性负载的能力较差。 全桥逆变电路克服了推挽电路的缺点。
   
 如直流电压太低,推挽电路和全桥电路的输出都必须加升压变压器,由于工频升压变压器体积大,效率低,价格也较贵,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高频升压变换技术实现逆变,可实现高功率密度逆变,这种逆变电路的前级升压电路采用推挽结构,但工作频率均在20KHZ以上,升压变压器采用高频磁芯材料,因而体积小/重量轻,高频逆变后经过高频变压器变成高频交流电,又经高频整流滤波电路得到高压直流电(一般均在300V以上)再通过工频逆变电路实现逆变。 采用该电路结构,使逆变电路功率密度大大提高,逆变电源的空载损耗也相应降低,效率得到提高,该电路的缺点是电路复杂,可靠性比上述两种电路低。
http://sucimg.itc.cn/sblog/jbe8cc267c85cafcbd948b6c238b77aba
   
 正弦波输出的逆变电源,其控制电路可采用微处理器控制,早期如INTEL公司生产的80C196MC、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MP16以及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16C73等,这些单片机均具有多路PWM发生器,并可设定上、上桥臂之间的死区时间。随着微控制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芯片可供选用,DSP等高端芯片价格也下降,对设计者来说是个福音。由微处理器可以方便的构成正弦波信号的发生,并检测交流输出电压,实现稳压。
     逆变电源的主功率元件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使用较多的功率元件有达林顿功率晶体管(BJT),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和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在小容量低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器件为MOSFET,因为MOSFET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在高压大容量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BT模块,这是因为MOSFET随着电压的升高其通态电阻也随之增大,而IGBT在中容量系统中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在特大容量(100KVA以上)系统中,一般均采用GTO作为功率元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