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孝顺这些事,不过就是因果报应
(2016-02-20 21:45:47)分类: 世事杂谈 |
我只是希望,将来中国人春节能有更多的选择,真心想回家的,能够更顺畅地回家,不想回家的,也不必被绑架。
子女对父母有责任,但责任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高品质的责任感来自于爱。
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并非是为了想做一个孝子,为了实践先贤教导而刻意去隐忍服从,真正的“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爱,对父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尊重和怜悯,从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责任感,于是不可能在日常的言语中伤害父母,更不可能在父母需要帮助时抛下不管。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孝就是一种伪善,并且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在“孝”的形成这个问题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我们要强调的,是父母首先要做一个好家长,然后才是孩子做一个好孩子,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但传统教育中恰恰相反,将父母放在绝对支配的地位,处处强调孩子的恭敬、服从,以孩子的退让、牺牲为代价来构建两代人的和平共处,这是不对的,也注定不能成功。
孩子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不是由于圣贤的教导产生,而是因为父母在长期的养育中感染而成,是父母关爱呵护孩子的自然反馈,是在相濡以沫中产生的亲密关系。
我有一位朋友,她儿子非常叛逆,高中毕业后就几乎不回家,回家也没有好脸色。我这位朋友是钟情于国学的,她儿子从小就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小时候倒是规规矩矩,对人很有礼貌,甚至是太有礼貌,让人怜惜。但长大以后性格却惊天逆转。我了解她家的情况,她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暴力,她老公脾气非常坏,对孩子经常动手,孩子很怕他。她本人脾气要好一点,但不足以弥补老公对孩子的伤害,而且她自己也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是奶奶,他对奶奶很有孝心,一般情况下他不敢违背父亲,但他父亲吼奶奶时他就会挺身而出干涉,不惜因此得罪父亲。他对奶奶的孝可以压倒对父亲的孝,为什么?因为奶奶是对他最好的人!
这种关系在很多家庭都不鲜见,隔代亲情有时候胜过了亲子关系,就因为老人对孙辈更加慈祥,更加呵护。
孝心来自于爱。假如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父母本身的宽厚品行就足以培养出一个孝子,这其实是他们自身的福报。而我之所以反对背诵《弟子规》这样的东西,不是说它一无是处,而是因为它让许多有问题的父母不去审视自身的问题,却寄希望于孩子能克制自己来满足父母。在这种缺乏自省的家庭中,“传统文化”就像驯兽师的鞭子,家长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