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电视里一个新闻,国外一群研究者将两只猴子绑在特制的机器上,动弹不得,猴子的手臂分别和机器手绑牢,要吃东西,必须操纵机器手去抓取。饥饿的猴子不断去尝试,几天下来,居然学会了操纵机器手,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
试验很残酷,但也得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学习很多时候是被迫的,在困境中,生命的潜能会得到更充分的开掘。
其实,人就像一部完美的机器,各种产品都是按需生产。
譬如血液,只要不是失血太多,很快就会恢复到失血之前的水平,不多也不少,正好满足身体的需要。譬如哺乳,婴儿吃多少,母乳就产多少,婴儿不吃了,母乳也就停止供应,断奶其实就是掐断婴儿的需要。再譬如钙,骨骼必须有一定的压力才会生产足够的钙,所以,多运动就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同样的道理,靠过强的运动或节食去减肥,必然反弹,因为你不可能让它成为常态,不可能坚持下去,而身体适应了剧烈运动所需的大量消耗,生产能力就会增强,一旦运动减少,消耗降低,生产能力却没有相应降低,就会供过于求,反而造成热量积压。
身体需要刺激,能量需要消耗,不然人就腐朽了。有需求才有供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他身上蕴藏的各种能量都要用,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身体的,只有用,才能生产得更多,也才发展得更好。
我一直在强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给孩子压力,事实上,过低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过低的压力,不充分的刺激,使得精神上的紧张度不够,处于惰性状态,人就容易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效率降低,潜能更是得不到发挥。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冒险让孩子更安全,因为在冒险的状态下,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对危险有更高的警惕,人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得到发挥,孩子就能够避开危险因素,反而更安全。想想也是,生活中大多数的伤害事故往往都出于大意,而大意往往就与对危险因素的感知不强有关。适度的刺激对孩子身心的发育是有好处的。
孩子自己其实也是欢迎压力的(当然,是适度的压力,难就难在“适度”二字上),只要去儿童乐园看看,那些在游戏中刚刚经历了小小冒险的孩子,他们的脸上那种兴奋的笑容,你就可以感受到完成挑战之后的巨大愉悦。
人犹如一个能量场,如果能量淤积,形同死水,不仅活力降低,心情也不会畅快。孩子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并不会感到快乐,因为他的能量无处宣泄。
鲁稚微信公众平台:luzhi6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