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规划 |
分类: 教育感悟 |
孩子的未来需要规划,但不必拘泥。
规划并不是凭空预设的,任何目标都要既符合孩子的天性,又符合身处的环境。而我们对孩子的天性并不完全了解,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他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听凭我们掌控。至于环境影响,我们就更是无能为力。所以孩子的一生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规划也就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方向,而不是细化的目标。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所谓规划也不是硬生生打入孩子生命中的一个楔子,而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和他生长在一起。规划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是在成长变化的,既有理性,也有体温,所以规划要有弹性,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脚步随时调整,不必过于严苛。
孩子有自己的精神胚胎,他自己会寻找自我实现的目标,不应太夸大父母规划的作用,那些规划孩子上清华、北大的家长,其实不叫规划,因为孩子本来就走在这条道上,就像用不着规划明天要吃三顿饭一样。那些考上的孩子,多半不是规划的功劳,是他本身有这个潜质。反过来,假如没考上,也不能说就是规划的失败,因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实在太多,规划最多算其中之一。
人生是个探索的过程,探索虽然也有目标,但那并不是凭空预设的,就比如我,即使有人规划我去登珠峰,做再多的工作,那也等于零,因为我根本不具备登珠峰的条件,也没有登珠峰的欲望,你把我抬也抬不上去。只有那些有欲望又具备可能性的人,才能对他进行规划,所以规划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的发现,而不是事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