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感悟 |
记得儿子小学时,有一次我指导他写作文,作文的题目是《课间十分钟》。他写不出来。我启发他,就写课间的丰富活动啊,什么跳绳啊,踢踺啊,扔沙包啊,还有我们小时候男生常玩的斗鸡(单脚着地,相互对撞)、攻城(画地为城,互为攻守)、跳拱(一人躬背做马,其他人从其背上跃过)……他通通摇头,“哪有人玩这些啊,根本不准你跑。”
“那玩什么呢?”
“我哪知道!”
“总要做一些事啊,总不可能全在座位上发呆吧?”在我的不断启发下,他终于写出了比较丰富的课间活动——有的在玩拍手游戏,不时发出有节奏的掌声;有的在聊天,聊得眉飞色舞;有的在擦黑板,为下一节课作好准备;还有的在看教室后面的作文展……”
由于用了一大串排比句,作文被评为优秀,还被拿去给那些实在写不出来的同学做示范。鲁鲁很高兴,我却感到悲哀。狭隘的生活,不仅无助于孩子写作文,对他们的整个身心,简直是一种摧残。
小学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是这些孩子们一天要坐在教室里上六七节课(放学还有一节课的管理班,也都是做作业),课间好不容易有十分钟休息,却不能下楼。校长曾在家长会上作过解释,全校有一千多名学生,别说让学生课间到操场上活动,就是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全体学生要到操场集合,光是已经在楼道里排好队的各班,一队一队走出来,就要走上十分钟。何况全国已经出了好几起学校踩踏事件,安全重于泰山。确实,一出事谁也担待不起,所以孩子们只能在教室窝着。即使不下楼,楼道里也不能嬉戏打闹。楼道尽头倒是有个稍大一点的空间可以活动,但一层楼有十几个班,只有两个这样的空地,各班只能轮流用。儿子班上轮的是星期四,所以每到星期四,他早上一睁眼都要笑出声。多可怜的孩子!
儿子胃口一直很好,上学以后是越长越胖,减肥的问题一直很伤脑筋。所有健康专家都强调人要多运动,运动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可是,孩子们有机会运动吗?学校就是一块如此狭小的天地,孩子就像一群圈养的天使。
但是,孩子们却被人为地禁锢在室内。孩子们缺乏运动,不仅仅受限于逼仄的空间,更受限于局促的时间。当学习成了首要任务(甚至是唯一任务),身心健康就往往成了摆设。学校为了安全和管理,往往要求学生放学即离校,而离校后的孩子,由于没有更好的运动场所和玩伴,也很难有体育锻炼,往往又被关在家里、托管机构甚至培训班里。
可见,孩子的一天当中,课间休息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活动时间。但现在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即使老师不拖堂,这10 分钟除了用于喝水、上厕所以外,还要用来交本子、抄老师留的作业、准备下节课的书本,剩下的时间还哪里来得及出教室玩!更不用说晒太阳了。后果就是我国儿童体质大大下降,近视率居世界前茅,心理健康也令人堪忧。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与孩子一起炼爱》《随心写出好文章》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