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梦想 |
分类: 教育感悟 |
什么是梦想?简单地说,就是愿望,但又不是一般的愿望。正因为这个愿望太珍贵,与现实有距离,所以才称之为梦想,才比一般愿望更强烈、更持久。
梦想的第一特征就是自由,没人能强迫你做梦,没人能要求你必须做一个什么样的梦,连你自己都不能强迫自己。所以,不必为自己的梦想不伟大、不美好而惭愧自责,你尽可以藏在心里不以示人,但那是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要珍爱,给它一个容身之所,给它一个成长空间,说不定哪一天它就长大了,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我的儿子李鲁从初中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写日记,最初他并不是为了练习写作,只是为了满足倾诉的需要,很可能正好在那个年龄,他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话要说,于是选择了写,自己和自己对话。
现在,他的小说已快要出版了,看着那墨色斑驳,字体参差,纸色也新旧不一的两大本活页稿纸,我会从心底里感到震撼,一个14岁的孩子,一年半时间,27万字,他怎么能有如此大的力量?他写作的环境并不好,他读的是寄宿学校,只能自己一个人偷偷写。在学校,写小说不是一件受到鼓励的事,连读小说都不被允许,课外书籍一律没收,更何况写小说。在复习考试最紧张的日子里,老师在他试卷上写下批语:“都什么时候了,尽写些闲云野鹤的东西,有什么用!”其实,写作这东西,真的很难说有什么用,你可以说它“无用之用为大用”,也可以说它一钱不值。我只能说,那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想做,这就是最大的理由。至于出版,在当时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就这样一路写下来,他从写作中所获得的精神力量,是其他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难以比拟的。这是一种隐性的收获,并不直接体现为发表了多少篇,得了多少奖,考了多少分,而是一种心灵的成长。而心灵成长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毫不费力就能达到以前难以企及的程度。
我们很多人一方面希望孩子不同凡响,一方面又害怕他与众不同,害怕他不被大众认可,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过不上大家都想过的生活,这岂不是矛盾得荒唐吗?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不是没有梦想,是没有勇气选择自己的梦想,坚持自己的梦想。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在于自己,做父母的,其实只需要帮助孩子去释放他本身的生命力,一方面鼓励他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肩,帮他担起过重的压力,不让他因环境的严苛而畸形。
记得在一次演讲中,一位家长问我:“已经比较优秀的孩子,如何让他达到卓越?” 我当时回答说:“不阻碍他,让他已有的天赋充分发挥,给他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成长起来。”但这个回答我自己并不满意。
优秀是可以靠外力推上去的,卓越却只能靠自己内在的动力。那么,内在动力最终极的源头是什么呢?现在想来,那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一个人,如果意识到生命有限,肉体必腐,就会珍惜时间,去追求比肉体更能恒久留存的价值,他的目标,他的行为,就能超越普通的物质世界,达到常人不能达到的境界。人生若有这样的激情,还有谁能够阻挡?
刊发于《北京青年报》2013-5-30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与孩子一起炼爱》《随心写出好文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