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给孩子以正能量——微访谈全记录(之二)

(2013-01-27 01:00:49)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感悟

如何给孩子以正能量——微访谈全记录(之二)

 接上篇:

 

卢秋红 :向 @鲁稚 提问: 宝宝9个月,每天都给她听音乐,有人向我建议要听古典音乐,请问是否有道理呢?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有道理,古典音乐更注重内在的和谐,适合孩子。但我认为也不绝对,现代音乐的类型很多,并非都是狂野、冲突的,只要是美的、和谐的都可以。

夜空摇曳的风铃 :向 @鲁稚 提问: 孩子认为钱多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因此钱多就是好,如何给孩子讲一讲不是钱多就能幸福的!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孩子看到的是事实,只有当他真正体会到钱少也能得到快乐,他对钱和幸福的关系才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对孩子不能只讲道理,必须给他切身的体会,你只能去做一些事,这胜过讲。

CLL-悦米粒 :向 @鲁稚 提问: 鲁老师您好,请问孩子的脾气个性非常倔强,怎么才可以改变她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为什么一定要改变他?没有绝对好或不好的性格,而且性格也是不可能随意改变的。倔强个性往往是对抗性的关系造成,而你想改变他这恰恰也是一种对抗,说不定事与愿违。不如接纳他,欣赏他,你的心境柔和了,他的个性也会柔和。

花花活宝 :向 @鲁稚 提问: 鲁老师,你好我家儿子过了夏天开始上幼儿园了,平时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音乐,其他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想培养他一个兴趣爱好,从哪儿开始着手呢?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他喜欢的不是挺多吗,所有艺术种类都包括了。顺其自然吧,就从他平时喜欢做的事情中去发现兴趣点,发展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彼岸的琦 :向 @鲁稚 提问: 如何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与人攀比,独立、自信?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让孩子明白他的价值并不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他可以有独立的价值,外部的评价标准只是一种参照,不是决定因素。这就需要父母在最初的养育中就以这样的标准对待他,不与别人比较,不因世俗的评价而左右自己的情绪,比如别人夸他你就高兴,反之就生气

乔贝贝尔 :向 @鲁稚 提问:哪些属于正能量?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以为,凡是能促使人和谐、健康、旺盛、向上的能量,就是正能量。与使人扭曲、压抑、阴暗、破坏、衰弱等相反的能量。

Avashibi :向 @鲁稚 提问: 鲁老师好,我家宝宝16个月了,请问什么时候小孩开始要加强注重专注力的培养,如何培养,还有早教的适宜年龄段和内容,谢谢!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早教这个问题太大了,大致原则和培养专注力相似。培养专注力就是早教的一个方面。

  • 本期嘉宾

鲁稚 专注力的培养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比如婴儿时期,哺乳的时候让他专注地吃,全心全意地享受和感受这个吃奶的过程,妈妈专心哺乳,和他交流。一两岁的时候,让他专注地玩;上了小学,让他自己完成学习,不打扰,多鼓励,这些都是对专注力很好的培养。

树的耳语 :对 @鲁稚 提问:鲁老师,看您的书《与孩子一起炼爱》里写道幸福是可以遗传的,同样不幸福也是可以遗传的,这种复制效应,不仅源于生物方面的基因,也源于精神层面的遗传。我们的性格和命运已无法改变,怎样给孩子传递更多正能量呢?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为什么要说我们的性格和命运已无法改变呢?人是可以成长的,只要还活着就有新陈代谢,新东西就有机会取代旧东西。只是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明白遗传的链条是怎么回事,用好的东西去替换坏的,这个链条才可能从你这里断掉,孩子就可以从这个轮回里跳出来了

手机用户3019320830 :向 @鲁稚 提问: 鲁老师好!我家孩子5岁多,在家里总是看动画、玩游戏,沉迷其中,都快成瘾了,怎么纠正他的这个坏毛病呢?我发现陪他做游戏的话,好像还能减少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可是我是一个又忙又没耐心的妈妈,您对我们的这种状况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恐怕你必须改变又忙又没耐心的状况,多陪孩子玩。如果忙的状况身不由已,至少在耐心上你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想想如果由于你在这几年里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而导致他一生的问题,将来给你带来无尽的烦恼,哪个合算呢?

手机用户3019320830 :向 @鲁稚 提问: 敬爱的鲁老师,看您的书觉得您是一位非常知性、温柔如水的女性,我想请问您,您有没有为孩子的成长达不到您心中的理想标准而担忧、急躁和抓狂过呢?谢谢!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能完全掌控自如,不担忧不抓狂的,除非是上帝本人!我也有感觉很失败很沮丧的时候,只能尽量想,我也是凡人,我尽了力了,我没有罪,我能力有限,我慢慢提高就行了。

爱读书的加菲猫 :向 @鲁稚 提问: 请问鲁老师,我家宝宝4,男孩,他做事情特别没有耐心,没有毅力,而且怕苦怕累,什么事情做一会儿做不好就放弃了,鼓励他也没用,斥责更加没用,软硬不吃,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呢?感觉他很需要大量的正能量呢,呵呵. http://t.cn/zYz9rww

  • 本期嘉宾

鲁稚 先不要给宝宝下定义,比如特别没有耐心,没有毅力……”这就是在传输负能量。你心里只要坚信他能做到,他有耐心,有毅力,如果暂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因为时候不到,再耐心等一等。要让宝宝有正能量,你自己得先有正能量,他是在接收你的能量的,你正他就正

郭金珠 :向 @鲁稚 提问: 我家小家伙三岁,每天都追着我和他爸爸屁股后面看手机、看IPAD,约定看五分钟可半小时都不撒手,不给就哭闹。有时工作心烦了我俩也真的揍他。其实我也知道这样不好,这种是负能量。请问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进行用正能量解决宝宝的问题? http://t.cn/zY7cLNB

  • 本期嘉宾

鲁稚 你和他爸是不是都爱在家用手机、IPAD?如果孩子从你们的行为中感觉到手机是个很有趣的东西,你又怎能阻止他对这个东西产生兴趣呢?凭什么你们能用他不能用?他是很难理解道理的,但是会用直觉判断。自己少花一点时间在手机上,多陪孩子玩点有趣又健康的游戏吧

户户 :向 @鲁稚 提问: 鲁老师最近有什么活动或者讲座吗,我在当当上买了您的新书,去听一下您的讲座,找您在新书上签名去! http://t.cn/zY7cLNB

  • 本期嘉宾

鲁稚 呵呵,这个,我是听从出版社安排,最近好像没有,有了会在网上发布。谢谢你买我的书,购买是最好的支持!

我上一年级 :向 @鲁稚 提问:儿子上一年级,到了寒假时间,只要是在家里,他就坐在电脑旁玩游戏,到了规定时间(1小时)总不起来,每次都靠我催促提醒再三甚至强迫才起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假期该让孩子怎么过 http://t.cn/zY7cLNB

  • 本期嘉宾

鲁稚 关于怎样度过假期,可以参考我的博文http://t.cn/zYzKerE

  • 本期嘉宾

鲁稚 由于游戏是专业精英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设计的,诱惑力太大,一般人难以抵御,也可借助一些专业手段如监控软件,可以屏蔽色情网页,还能设定休息时间,时间到就自动锁定。但利用软件不是根本的办法,只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律,用软件不是不信任孩子

  • 本期嘉宾

鲁稚 培养自控能力根本上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建立真正的自律。这首先需要家长觉悟,真正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他有决定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同时相信他能承受选择的后果。比如玩游戏,共同定出的时间表要信任孩子,不必每次都催促,可以提醒,但态度是善意温和的

甲甲俏妈 :对 @鲁稚 提问:宝宝六个月,早上妈妈起床上班,他就醒了,醒来就踢被子,用手挖爸爸的脸,把他爸弄的吱挖乱叫,这有好的方法吗? http://t.cn/zYhIbAt

  • 本期嘉宾

鲁稚 对宝宝来说妈妈是最重要的人,宝宝醒来就找妈妈,这是正常的,找不到妈妈就不安、焦虑、气恼也是正常的,你只能尽量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同时让爸爸多参与育儿活动,与宝宝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让爸爸来填补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

日出东方o :对 @鲁稚 提问:宝宝5周岁,每次做错事情都不肯承认。如何让她认识到错误,并且不推脱责任? http://t.cn/zYvHdst

  • 本期嘉宾

鲁稚 有两种可能,一是他觉得做了错事大人不停追问,让他认错,很好玩,所以乐此不疲。还有一种可能是他感到很害怕,觉得这个错误的后果很严重,无法承受,所以不敢承认。问题的根源都在大人,只有大人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不对错误过多地关注和指责,宝宝才可以坦然

  • 本期嘉宾

鲁稚 :我的微访谈"如何给孩子成长以正能量"开始啦!今天我会在微访谈跟大家聊天,访谈时间是14:00-15:30,快来提问吧!访谈地址:http://t.cn/zYhfrWx

125 13:56 来自微访谈 - 如何给孩子成长以正...

转发 | 收藏 | 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