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的
4月15日(星期日),我与同班的九位同学一起来到八达岭长城参加了“宜农贷‘扶贫接力活动’长城行”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公益活动,虽然没有经验,但通过努力,收获了很多。
首先是对“宜农贷”这项公益扶贫活动有了初步的理解。记得刚从同学那里听说这项活动的时候,我注意到的只有“联合国青年大会”这几个字,可能是受其吸引,回家写了报名表,参加了这个活动,至于宜农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我是参加过活动后才了解的。
宜农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把钱贷给有发展欲望、想改变自己命运且有信用的农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从根本上改善生活。由于我在以前发起并组织过一次小规模的公益活动,为山区孩子募集图书,在山村建立图书室。这个活动最后是半途而废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当地人的积极参与,也没有更多的志愿者形成合力,所以难以持续。这给了我一个教训。这次,当我接触到宜农贷后,一下就被它深深吸引,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的慈善、公益事业,它在这之上加入了金融的模式,从而能利用市场的力量大规模长期地运作,这样的持久性和科学管理,对于公益事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正好解决了我之前的困惑,对公益事业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次,这次活动使我的行动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次“长城行”活动包括三项具体内容:一是向游客收集80张祝福卡片,表示对农村妇女的鼓励与支持,让她们感受到温暖;二是采访20名游客,记录下他们对这个活动的看法和建议,包括农民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如何从事经营活动等;三是收集30幅绘画,通过画面表现出农村的面貌以及他们的祝福等。虽然这三项是不同的内容,但是它们也有共同的地方,都能直接地表现出游客对“小额信贷扶贫”的看法,要完成这三项任务,都需要与游客交流。
我很荣幸地被分到了采访那一组,我们组一共四个人。起初为提高效率,我们两两行动,但是我马上发现,这样势单力薄,再加上别人看我们像小孩,被直接无视掉的比例很大。所以我们马上改变策略,四个人一起行动,并且有时看见发卡片组拉到了游客,我们也就凑上去,顺便做采访。卡片组也一样,看见我们拉到了游客,他们也围过来。这样一来,我们整体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我们针对一个个体完成了两件事,到中午的时候,我们组已经完成了大半的任务。
看着大家努力一个上午换来的一厚沓卡片,还有若干的采访记录和一厚本的绘画,我觉得我们干成了一件大事,心里充满着自豪。这自豪不是为我一个人自豪,而是为整个团队自豪。如果我是一个人来做这件事,我想我是坚持不下来的,即使我做完了,也只是个人的成就感,然而有我的同学一起来完成任务,我感受到的还有这个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的荣誉,这让我非常的充实和温暖。其实,团队精神便是这样的,一群人集思广益、互相信任、齐心协力去做一件事,最后所创造出的价值比每个人单独去做的总和要高出很多。
这次活动,我们的团队比较特殊,我们十个同学都来自一个班。其他组都是临时组合的,彼此大多都不认识,他们相互合作难度更大,所以他们在这次活动中无论是从合作、交流或是其他方面得到的锻炼和提高也更大。我们组都是同班同学,我们在合作交流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让我们比其他组的人少收获了一些东西,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了最大,身为高中生却能做到和大学生、研究生几乎等同的效果。
这次“长城行”中,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一位日本老人。当时我看见我们组的同伴正在采访一位老人,我想也许我可以帮得上忙,就赶了过去。到了那之后,我发现他们在尝试着用英语与这位老人交流,同时还并用着手势,我很奇怪,旁边的同学告诉我他是从日本来的。我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位日本老人,他穿着很朴素,戴了一顶遮阳帽,还背着双肩包,透过帽檐我能清楚地看见白发,我想他该有七十多岁了吧,这么大岁数还只身来到国外旅游,我真佩服他。我们和他略显艰难地交流着,他知道我们是做公益活动的,从兜里掏出一张100元的人民币给了我们,我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马上试图跟他解释这只是个宣传活动,不需要捐款,但是又因为领队跟我们说现场捐款也是可以的,所以这钱我们还是很感激地收下了。不仅如此,他还送给我们每人一张明信片,上面印着日本冰雪展的图片。望着这位日本老人扶着栏杆慢慢下长城的背影,我突然觉得公益事业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当提起公益时,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与你毫不相干的人也能停下脚步,即使语言不通,也能试着去交流,想方设法地回应你。公益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业,代表着人类固有的向善之心,在它面前,社会生活中的许多藩篱都会不攻自破,这一点,虽然以前我就知道,但是经过这次活动我由衷地亲身感受到,并更加确信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收获,对于我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弥足珍贵的,所以我决定将抽出课余时间来继续坚持做这件事,同时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扶贫接力”的队伍中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