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命之树上长着"前世""今生"两片叶子--韩鲁对话之二
标签:
转载 |
分类: 沉思默想 |
生命之树上长着“前世”与“今生”两片叶子
韩春丽:现在都是微博时代了,不必真的坐在茶馆里论道,看客也是需要的哦,就像两人对弈,需要观众,哪怕一个----你觉得呢?
鲁稚:嗯,和你聊也很愉快,祝我们的围脖茶馆开张!
鲁稚:你这幅图很有意思,但我还不是太懂,为什么把“前世”和“今生”看成是并列的关系呢?如果“前世”和“今生”都是一棵树上长出的两片叶子,那这棵树又是什么呢?但我能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意象,无论前世今生都是活的,生长的,变化的,不朽的,尤其是配合背景里的冬树、落花,用四季的意象,还有一个人的穿行,来象征生命的轮回吧。只是不解,为什么是一种并列的,对了,或许理解为“并生”就对了。只是不知你在做这两片叶子时,是什么感觉?
水的意象也很好,在佛教里,水一直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传统文化中也是一样,阴阳之间是一水之隔,拯救也用“渡人”这样的比喻,水是一种承载着丰富内容却又难以逾越的东西。
理解了,那个树就是生命本身
韩春丽:这幅图的立意是:假如把生命比做一棵小树,上面长着两片叶子,一片是前世一片是今生,前世与今生是3:7开,意下如何?
鲁稚:呵呵,可以。也许不同的人开法不同,这个很难有比例的。
韩春丽:如果我开题,弄成很圆满,那就没有了探讨的意义。留下破绽。。。其实也不是破绽,我常常在想,在今生,我们的主观努力能够左右我们命运的全部吗?
鲁稚: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至少不能完全左右),这是肯定的,但对这个结果有不同的解释,唯物主义归因于现实世界的种种因素,佛教归因于因缘,基督教归因于……
韩春丽:是的,今天想探讨的就是关于生命之树的智慧与果实,至于那张图整个的背景就是一张人生。我们有两片叶,看这两片叶是立在哪里:水里or土里?我们怎样通过树干供给这两片叶以养分。。。
鲁稚:这其实是不同的价值体系,看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是唯物主义的,当然,命运全在后天努力。其实,就算唯物主义者,也不可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人的际遇由很多因素决定,文革中不是有很多唯物主义者也倒了霉吗,不管他们怎么努力。
韩春丽:先不管主义,这些“人的际遇”是否就是前世结下的梁子与坎坷?
鲁稚:如果你倾向于佛教的观点,那么可以部分地归结为前世的梁子与坎坷。但也不是全部,就好比一条河吧,是从前世流到今生再到永久,当下的水不是凭空生出的,必有前面的积累,但当下又积累到其中了,流至后世。所以人生就是不断地解梁子,又结梁子。
韩春丽:很辩证,赞同不是全部的因果关系。前世要努力今生也要努力。但假如努力一生,就像你刚才说的文革中被打倒者,那他应该埋怨前世呢还是埋怨今生?
鲁稚:没有必要埋怨吧,无论从哪派的观点看,这都是种豆得豆。万事都有因果,佛教自不必说,就算用唯物的眼光看,如果不是对世俗的东西太投入,也不太可能大祸临头。既然要争,就必有冲突,有冲突就有胜败。当然,有些事不可避免,个人因素起不了多大作用,比如犹太人的被屠。但是也有一些犹太人靠个人努力逃过一劫,比如爱因斯坦,比如《钢琴师》里面的犹太警察,他们用不同的办法来对付命运。又说远了,爱因斯坦该埋怨前世还是今生呢?你说说。。。
鲁稚:你提出这个“水里or土里”很有意思,正好我刚才说到不同的价值体系,其实就是水里还是土里的问题,水里有水里的生命,土里有土里的生命,说不上孰优孰劣,适合自己,生长茂盛,就是好的。智慧大概也如此。
韩春丽:如果你选择了土里就不能水里,反之亦然;没有尝试比较,你怎么知道哪里最适合你?
鲁稚:天性啊,本能,自然知道的。生命力强的人可以到处尝试,最后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即使不适合也可以两栖。生命力弱的或者对环境要求高的,根本不能试,就像鱼,一出水就死了。
说到这个尝试的问题,可见人是需要认识自己的。人不象动植物,天生知道自己适合哪里,因为动植物简单,适合就活,不适合就死。人的环境已经很复杂,可能性也太多,心智就被困扰,不太容易看清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适合的.
你说的对,还是要尝试。人比动植物好,动植物的尝试太严酷了,人到底是可以选择的。
韩春丽:好像咱们又归到老调门上了“人挪活” 但现在不少频繁跳槽的年轻人,跳得心力衰竭;又很羡慕我们那个年代,党栽你在哪里你就活在哪里,所谓“把牢底坐穿”——这个你想过没?是简单的轮回还是人心的惰性?
鲁稚:惰性!我那时就费了好大劲才从党栽的地方拔出来。
韩春丽:所以我问你这个问题 但我也有跳走了的同事,经常面对我表达羡慕我这样无能的“坐牢者”。
鲁稚:我说的这个“选择”的问题,真不是“人挪活”这么简单。很多人挪来挪去,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内心是茫然的,只能说是浮躁。
鲁稚:呵呵,你可不是“无能的”坐牢者。现在也有很多真正的坐牢者,就是真正的监狱里那些人,有的是为几块钱杀人,有的是为真理而斗争。人在哪里并不重要,还是那句话,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对自己满意就好。
韩春丽:同意,满意就好! 还是强调,要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
韩春丽:今天先说到这里?还有要补充的,随时补,就像前次你的补充,我都会整理进去的。爱因斯坦的问题我还没有回答。觉得有时候,人要尖锐有时候要温和;但多数时候,人还是要掌握度。意下如何?
鲁稚:同意。不过这个尖锐与温和,度的问题,展开又是很大的话题了,留作下次讨论吧。我觉得你很会提出问题耶,记者的功底
韩春丽:我喜欢钻空子,注意喽——这是我多年训练的结果,哈哈,不谦虚喽。喜欢跟你聊,长知识也开发自己,希望我们旗鼓相当,不管高还是低,只要在一个层面上,就好办!就按你说得办,下次谈!
鲁稚:嗯,和你聊也很愉快,祝我们的围脖茶馆开张!
韩春丽:耶。。。
(9月29日上午微博聊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