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师送礼师生关系教育 |
分类: 教育感悟 |
和W聊到她儿子的小学数学老师,又说到 那老师说他儿子智商有问题的事,这件事在我们有限的几次聊天中,已经被多次提及,可见对她刺激之大,印象之深。
确实,我很难相信这是一所著名的重点小学的老师亲口对家长说出的话,这种武断的严重伤害人自尊的结论性的语言,仅仅是出于礼貌,一般人也很难说出口,何况是一个教师,且不说有多高的素质,起码受过基本的职业训练,学习过基本的教育理论,至少,当着学生家长的面,哪怕是作秀,也不该有这样拙劣的表现啊!
事实上,W的儿子非常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外貌也绝不傻笨,二胡九级,获得全国的演奏奖,可以说是秀外慧中,小升初时曾被北京一所著名中学录取为民乐特长生,他没去,最后自己过五关斩六将,考上了清华附中。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我真是想不通,怎么能仅仅因为一两次数学没考好,仅仅因为做题没有按老师要求的格式写,就得出“智商低”的结论,并且还当着家长的面说出了口!
要读那所著名小学,当时的择校费是二万五,现在已经涨到四万,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的老师,却是这样的素质,这不能不让我心生忧虑。
W又说,后来,为了缓和双方的关系,为了老师能对孩子好一点,她终于厚着脸皮,买了些礼品去送。她自己也是个大学老师,从来没给老师送过礼,有点害羞。开始怕老师不收,还想了好多理由,试图显得自然一些。结果,就在老师的办公室,她只开口说了两句,礼就收下了。此后的一个星期,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以至于习惯了冷眼的孩子感到很奇怪。
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不意外。同样是这所学校,我听阳阳妈说,她同学的孩子想方设法花了高价,从原来一所普通校转到这所学校,结果学习吃力,老师很凶,孩子很受压抑,终至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家长也是很担心,也是送礼,送得还不轻,除了一般的礼品,还有金项链,价值几千元。
我很吃惊,问:“老师收了吗?”“哪有不收的。”“那孩子的情况好些了吗?”“也没有多大变化。”后来还是家长下了死功夫,又是做思想工作,又是请家教,最后好歹在毕业之前追赶到了班上中等水平。初中考上一个区级重点校。
阳阳妈得出的结论是,不能揠苗助长,家长太急于求成,说不定事与愿违。那孩子原本成绩拔尖,如果一直在原校好好学,只要保持原先的势头,考上区重点不成问题,考上市重点也是有可能的。经过这番折腾,孩子差点毁了。这是教训之一。
教训之二,是我总结出来的,就是如何处理师生关系,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的问题。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这原本不是个问题,老师也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都要借助一些形式,送礼是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方式,用在师生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很正常。但如果以太世俗的心去思量,把这当成了一种交换,以为送了礼,就可以换来老师的关照,这就很幼稚了。
送礼有没有效果,有!但不会很大,也不会长久。我当过老师,我很清楚这一点,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因为老师天天和学生相处,一天两天让他作秀,他可以做到,但每天都以假面具对待一个学生,谁也不可能做到。对一个学生,喜欢就是喜欢,怎么看都顺眼,自然会流露关爱。而讨厌一个学生,哪怕父母送他一条金项链,他也不可能真正改变对这个学生的感觉。刚收到项链的时候,可能对家长心存感激,也可能会心生内疚,态度会柔和一些,但时间一久,金项链的影响力日渐减小,甚至于淡忘,而学生身上存在的那些让他不喜欢的因素依然存在,甚至有可能更加严重,他的态度不知不觉又会回到从前。
你不可能经常送项链,送礼不可能成为常态,送礼之后的效果也就不会长久。一旦孩子知道老师态度变化的真正原因,他会怎么评价这个老师?他会更尊敬他还是更鄙视他?如果学生对老师失去了尊敬,他们之间还怎么可能有和谐的关系?更何况学生知道送了礼,对老师的态度就有了一种预期,一旦预期落空,学生很可能感到屈辱和愤怒,觉得老师太不够意思,原本就有的对立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加深了。
社会上的潜规则并非都适用于学校。你在社会上求人办事,难免会送礼,事成之后,你可以和那人成为长久的朋友,交往越来越深,也可能从此成为陌路,永不往来。无论最后结局怎样,那件事办成了,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将来,那又另说。所以,社会上的送礼和办事,往往是短期的,甚至是一次性的。而师生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长年累月在一起,你送一两次礼,就想让老师长年累月地改变态度,你觉得这份礼有那么重的分量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心来决定的,物质起不了关键作用,真正的好老师不在乎送不送礼,而不好的老师,你那点礼又算不上什么。所以,以交换为目的的送礼,往往是个亏本买卖。
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一个孩子,在一个老师那里可能是后进生,在另一个老师眼中却可能是宝贝。这一点W今天也讲了她儿子的例子。作文,初一老师总说他不好,不喜欢,他从来没得到过高分,自然也不喜欢语文,不喜欢语文老师。但到初二,换了老师,却非常喜欢他,每次都给他高分,结果他作文现在是班上最好的,整个语文,他都越学越有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遇到了知音。
遇到一个赏识孩子、善待孩子的老师,真的是孩子一生的福分,不仅是对他的学习有好处,对他的人格、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师德重要啊,但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们家长所能左右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运气。但也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有所作为。如何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师生关系就是孩子将来人际关系的预演。
将来孩子是要独立面对社会的,父母不能代替他生活,现在,怎样与老师相处,与同学相处,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也是父母所不能代替的。
W在开导她儿子时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换老师的过程。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任何老师都是阶段性的。你再喜欢的老师,也不可能陪你走完全程,你再讨厌的老师,他也不可能压抑你一辈子。老师就是在某一个阶段教给你知识,引导你学习的人。老师喜欢你,你要好好学,对得起老师的信任。老师不喜欢你,也要好好学,把他能给你的东西都吸收到,才没有白受他的气。这也是一种态度吧,就是承认对立,在对立的基础上求得和谐。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去教育孩子,要克制自己,要自省,努力去迎合老师,就像我们送礼一样,虽然不情愿,却也是一种姿态,表示我们在为改善关系而努力。虽然感觉有点憋屈,但却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其实,老师也是人,有人的缺点,也有人的优点,人性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做出友善的姿态时,至少在传递一种良好的信息,这对老师也有正面影响。假如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孩子,能以一种宽厚容忍之心对待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理解他,那么收获的不仅是师生关系的改善,更是一种强大有力的人格力量,以及一种为人处世的能力。
人要学会宽容,不仅是对弱者宽容,对远比自己强大的人,也能理解和宽容,这就是更高的境界了,有着更为广阔的胸襟,更为强大的内在力量。孩子若真正能做到,那将是多么了不起,在未来的生活中,还有什么能摧毁他呢?
容忍老师,理解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隔阂和矛盾。送礼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怀有善意,发自真诚,假如表面笑容可掬,背后却牢骚满腹,表面卑躬屈膝,内心却充满怨恨鄙视,这样的送礼,不是尊重,而是侮辱。而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友善,又怎么可能牢固呢?送礼仅仅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仅仅是无数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忘记了这一点,送礼也就达不到目的。虽然不排除有一些老师贪财,但我想,大多数老师之所以收礼,并不是因为那份礼值多少钱,而是因为它代表着你的尊重。
节选自《让孩子心灵强大》
注:
今天我有事出门了,一天没有上网,晚上回来一看,昨天发的博文《告诉老师你真棒》居然已有一百多个评论!多谢大家关注,恕我不能一一回复。
记得前段时间,我曾经发过一篇博文《老师的话不可全信》,引来很多老师愤怒声讨,家长则拍手称快。这次发一篇《告诉老师你真棒》,反过来了,老师称快,家长声讨!其实,我无意对“老师”这个群体作出整体评价,只是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思考总有视角,总有切入点,一篇文章不可能包括所有的视角,所有的切入点,所以文章总是片面的。
看评论中很多声讨老师的人,其愤怒集中在收礼的问题上。据说今年有人称教师节为送礼节,可见送礼的问题真的成了问题。感觉有必要再发一篇关于给老师送礼的文章《送礼能不能改善师生关系》,也是节选自《让孩子心灵强大》,可能有的朋友已经读过了,请原谅我的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