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能做什么
“青春期”是一个年龄的概念,凡是同年龄段的孩子,无论寄宿与否,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区别只在于,寄宿的孩子是生活在集体的环境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一些。
其实,时间从来不是交流的主要障碍,空间上的距离也不是心灵隔阂的主要原因,无论孩子在不在身边,平等、宽容、理解、沟通,这些才是双方和谐关系的核心因素。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在身边就可以管住,我认为,管是管不住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我已经觉醒,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意识,这时候的孩子,反抗权威,反抗既有的观念和秩序,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是他们的本能,只可引导,不可镇压,过多的“管”也许适得其反。能量已经存在,就像弹簧,你压迫越强,它弹得越高,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成了猫和老鼠,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输的绝对是父母,最终是双输。
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都需要父母的安慰、鼓励、理解和支持,而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这是他第二个独立期,当初他离开母乳,离开婴儿车,可以独立地进食,独立地行走,独立地用语言表达时,世界第一次向他展开了广阔的空间,他自己的力量也猛烈爆发,进入一个全新的成长阶段,那是他的第一次独立。那时候的世界曾给我们怎样强烈的刺激,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淡忘了,但只要看看那些正在学步的幼童,他们眼里那种兴奋,脸上那种快乐,就可以知道独立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但并非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有如此的表情,生活中确实会遇到目光呆滞或惊恐的孩子,我们往往可以从中推测出他所过的生活。
独立也意味着付出代价,成长中的伤痛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鲁鲁身上有很多的伤疤,这些都是自由的代价,几乎都产生于他最快乐、最奔放、最忘乎所以的时候。我相信,他将来还会受伤,青春期也是个集中受伤的时期,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不会因此而限制他,说实话,我也限制不了。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摆脱大人的限制,如果非要限制不可,往往是两败俱伤。生活的经验只能他自己去积累,生活的目标也要他自己去选择,摔跤不可怕,摔一跤,也就成熟一次。
青春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假如说在孩子的第一个独立时期,我们还能牵着他走,第二个独立期,我们已经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了,因为他已经成长起来,他已经有力量去自我蜕变,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在一旁注视着他,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他一把,在他受伤的时候,给他吹吹伤口,擦点药。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人格上、心灵上,从来就应该是平等的,假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双方的交流沟通就不应该有很大的障碍,那么到了青春期,一切都会自然地延续下来,即使孩子去读寄宿,相处的时间少一些了,也不会发生质变。反而是从小严厉管教,一方压制,一方服从,这样一种关系,小时候可能还有效,随着孩子的长大,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家长才会有失控的感觉。
其实,亲子关系的模式也会延伸到师生关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中,因为孩子是在家庭中学习人生之课的,家庭就是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关系紧张的孩子,在学校,在将来的社会上,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人际关系会始终困扰着他,因为他已经在年少时形成了不良的定势。
我想寄宿只是个枝节问题,无论是否寄宿,也无论是不是青春期,解决所有问题的原则不会变,那就是平等、沟通、理解、宽容。至于方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了。
网友在《给孩子一段集体生活》一文中提问,引发关于青春期的如上思考。
新浪网友:
初中是多事之秋,孩子的青春期会出现一些也许他们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您认为初中住宿是好的选择吗?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呢?
(2008-07-15 13:08:32)
[删除]
博主回复:
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写了篇《孩子到了青春期》,发于博首,也许对你有启发。
对于初中寄宿的问题,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全靠自己把握。
(2008-07-16
23:36:29)[删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