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魅力
鲁鲁坐在我的自行车上,讲起刚结束的英语课,说Ida表扬了两个人,一个是李聪宇的古文翻译法,一个是他的文图结合翻译法。
何谓古文翻译法?鲁鲁绘声绘色地说,李聪宇翻译的那段短文,讲的是两个小偷,男的,偷一个妇女钱包的事。他翻译小偷偷钱,不说“偷”,而说:“……男摸之……女追之,其路不止几百米也,女气喘吁吁……”好个古文翻译法!不禁大笑,抚掌称绝。
那鲁鲁的文图结合法又是怎么回事呢?他翻译的那段是一个探宝故事。有人发明了探宝仪,经探,确定某处有宝。遂深挖,虽仅挖到一个空箱子,但人们对探宝仪的能力仍深信不疑。鲁鲁采用了图画来表示,文字夹杂漫画,新颖有趣。同样得到了“5++A++”,这大概是一个很高的分数,还奖励了一张小贴画。
给我讲这些的时候,鲁鲁非常兴奋,还不辞麻烦地,当场把作业本翻出来给我看。
确实很有意思。
课上画图,并不是他一时的兴致,他的语文书上从来就没有清净过,五花八门,画着各种东西,大多是改造书上的插图,比如给女人加两撇胡子,给男人穿一件花衣,或者让将军嘴里叼一个烟斗,或者在原本严肃的画面上加一些调侃的话语,真让人哭笑不得。好好一本语文书,最先被破坏的,就是这些插图,往往是课文还没学完,整本书已被改造得不成样子。
大概这是孩子的天性吧,我发现很多孩子的课本都是如此。
但鲁鲁的《新概念》却是个例外,除了密密麻麻的笔记,里面的插图几乎没有被改动的。我问鲁鲁这是为什么,鲁鲁说因为《新概念》上的图比较小,不好改。其实,真要改,还是完全有地方下笔的。
今天听鲁鲁讲述这堂课,看他的“文图结合翻译法”,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语文是他不喜欢的科目,英语是他喜欢的。如果课程本身无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发泄,而对于真正有趣的课程来说,你就是想让他分心都难。
前段时间,清明加“五一”,周末的《新概念》班停了两次。到第三次上课的前夕,鲁鲁说,已经好久没见到Ida了,还真有点想念。这就是好老师的魅力,能让学生想念,一个学科也因她而充满情感,生机盎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