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好书

(2006-12-13 09:41:50)
标签:

好书

阅读

思考

分类: 教育感悟

一般说来,“博览群书”是个好词,令人肃然起敬。但仔细一想,任何书籍都是别人思维劳动的结果,读别人的书,倘若整天在读,读得太多,难免弱化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很可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叔本华在谈到某个博学之士时说:“听说他经常阅读,或者让别人给他阅读,在餐桌旁,在旅途中,在浴池里,我便不禁这样发问:‘这个人的思想是否有重大缺陷,以致必须不断地吸收别人的思想,正如一个痨病患者必须喝浓肉汤才能维持生命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把孩子当成了痨病患者,每天浓肉汤侍候,灌以各种各样的知识。固然,那些知识都是我们认为有益的,但营养再好的肉汤,如果消化不了,不仅毫无价值可言,甚至还对身体有害。

读书不在多,关键要思考。

怎样才能让孩子思考呢?还是在“兴趣”二字上。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加以注意,加以思考,强迫的阅读除了对识字有些帮助外,对思考力的提高,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收效甚微。现在的孩子本来负担就重,能用来读课外书的时间少得可怜,因此,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尽量从少量的书中汲取大量的营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怎样去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呢?首先你不要迷信“异口同声”,大家异口同声赞扬的,不见得就好,异口同声贬抑的,也不见得就坏。即使确实是个好东西,也要看适不适合你的孩子。

鲁鲁就从来不看传统的童话,什么安徒生、格林,再伟大的,一概不看。他喜欢的是《龙珠》《圣斗士》《数码宝贝》《蓬蓬丁满》《人猿泰山》,还有什么《乌龙院》《老夫子》之类。我自己其实是很喜欢安徒生的,认为价值很高,但鲁鲁不看,我也不觉得他就很掉价,阅读的品味就很低,就觉得他不入流。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各人有各人的思维方式,我从来不强迫他读什么。

他小时候喜欢各种武器书,这大概是男孩子的天性,家里就买了很多武器书。他经常翻阅,很多都翻烂了。看武器书难免会接触到战争,每种武器都有和它相关的背景,从古代的刀枪剑戟,到现代的飞机大炮原子弹,战争史其实就是人类历史的缩影,现在想来,儿子对历史的兴趣,说不定就是从这些武器书中发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喜欢上了历史。电视上凡有考古、收藏、历史讲坛、历史探秘之类的节目,有些是我们都觉得有点枯燥的,他却乐此不疲,不管有再重要的事,都可以扔在一边,非要从头到尾看完。平时读书或者看电视,偶尔看到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他也会刨根问底弄清楚。历史书也读了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图书、字书,到四年级时,中国的历史朝代已很熟悉,历史事件也知道了不少。

历史和地理向来有联系,喜欢历史的多半也喜欢地理。鲁鲁最喜欢的书里有一套《图说中国》《图说世界》,是三年级时在西单买的,当时只买了《图说世界》,没想到他非常喜欢,看得如痴如醉。书很快看完,又让买《图说中国》,为此我们专门去了两次西单,第一次没货,第二次才买到。他如获至宝,不仅在家里看,还带到学校看,当时班上规定不准带课外书去,结果被同学告发,书还被缴了(后来又还给了他)。到2006年世界杯的时候,书的威力就爆发出来了。每个队一出场,他都能说出那个国家是哪个洲的,首都在哪里,有些什么特产之类。他还会问我们一些关于这个国家的问题,很多我回答不了,他自己就去翻书,找答案。

至今,那两本读过无数遍,已经破旧不堪的书,还仍然经常出现在他的床上、书桌上、沙发上、书包里(当然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些卡通书、笑话书)。那上面并无任何精彩故事,不过就是些地图、图片、文字或数字说明,他怎么就读不厌呢?也许这就是“兴趣”的魔力,只有他真正热爱的东西,才会倾注如此大的热情。阅读就像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谁也代替不了,只有亲自读。真正的好书不是“公认”的好书,而是自己喜欢的书。好书不是读一遍就扔了的,温故而知新,永远都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