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感悟 |
鲁鲁四年级下期的时候学会了骑自行车,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从小比较胖,有时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任何对他身体的关注,都会让他感到压力。
他一直没有学骑车,我们也没有给他买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地方放,我们住六楼,搬上搬下太麻烦,另一方面,他也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求,似乎从来没有骑车的欲望。在他内心里,可能还是有点怕。几个和他要好的小朋友都有车,在一起玩时,我也鼓励他骑一下,但是这些车都比较高,两侧也没有轮子,他就不敢骑,勉强坐上去,脚还没蹬,人就歪了,总是很狼狈地下来。
也许是年龄大了,到四年级的时候,一向温和听话的鲁鲁性格突然强硬了许多,说话做事有主见了。他突然想学骑车。
他的好朋友阳阳买了一辆24的车,大人也可以骑,阳阳妈说把阳阳的小自行车借给鲁鲁,让他学会了再买大的。我们答应了,但一直没去借。有一天我说,干脆我们也买个大的,直接学大车。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很兴奋地去买车,买了辆黑色的。新车亮铮铮,鲁鲁喜欢得不得了。有了车,不学也不行了,虽然还是怕,但逼上了梁山。
那是今年春天,穿得已经不是很厚了。我们在下面学车。我给他掌着龙头,他几乎是半个身子靠着我,歪歪扭扭地骑,半圈下来就累得我满头大汗。骑了一会,他慢慢地不怎么怕了,身子终于可以坐直,也敢蹬了。鲁鲁还是学得挺快,我说真不简单啊。他的兴趣空前高涨,但我累得不行,没有骑多久。
第二天又骑,鲁鲁其实是很谐调的,很快便能骑走了。我开始悄悄松手,他在不察觉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骑上几米了,但一旦发现我松了手,一紧张,又会歪。
学车学到这种程度,该他自己独立了。但是这一步始终迈不出去,他始终不敢放开了骑。而我只要在一旁,就始终要担心,一看见他冲出去,歪歪扭扭,就总是情不自禁地要去扶。我跑步的速度肯定跟不上车,而且跑太快了自己都站不稳,更不用说扶车了,所以只要我一扶,必然车速就慢。骑车本来就要靠速度和惯性来保持平衡,越慢越不好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我越帮他,他越骑不好。
那天我有事要上楼,让他在下面等一会儿。等我下楼的时候,鲁鲁兴奋地对我说:“我会自己骑了!”
我不信,就这么会儿,就能自己骑了?他说,就在我上楼去的这一会,他自己试着骑,用脚在地下划划划,开始不行,总要倒,总要倒,后来一急,使劲一蹬,车子就出去了,耶,没倒!就这么着,会了。
我早该料到的,学骑车不可能永远要人扶着,总有脱手的一刻,而那关键的一刻,只能是他自己来完成。
后来我就不再管他,让他自己去练,虽然摔了几跤,但车技却是大长。两天后,我们开始上路,直接骑车去少年宫上课。人少的地方就骑,人多的地方推过去。居然成功了。他的自豪感无法言喻,真是浑身每一个毛孔都透着一个爽。他的小伙伴们虽然都早已学会了骑车,但都只是骑着玩,只有他,骑车有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他再也不用被动地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了,他像个大人一样,骑着他自己的车,和我一起,去我们要去的地方。
骑车让他感觉自己像个大人,更重要的是,骑车让他感到自己身体的灵巧,感到自己很聪明,很有能力,很自信。
这件事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过多呵护,过多干预,反而限制了孩子自身的生命力。鲁鲁学车最关键的一步,是他自己蹬出去的,没有他自己蹬那一下,他就永远不能独立。
这让我想起好多年前看的一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一只母狐精心照料着一群小狐狸,教他们各种生存的技巧。当小狐狸长大到应该独立的时候,母狐就把他们赶出家门。小狐狸拼命想回到窝里,母狐却一改常态,呲牙咧嘴,又咬又顶,拼命把他们赶走。最后小狐狸们无计可施,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再也不回来。这个场面很残酷,却让你不得不佩服狐狸的生存智慧。
鲁鲁是四年级自己放学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虽然总是担着心,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不可能呵护他一辈子。
要给孩子一个自己成长的空间,父母的担惊受怕也是代价之一。
鲁鲁从一年级就开始吃小饭桌,中午不回来。其实三年级时学校搬迁,新学校离家已经比较近了,完全可以回家吃饭。但我没有让他回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让他每天有一段和大家在一起玩的时间。有一段时间他的两个好朋友相继转去了另一个小饭桌,原因是那个小饭桌规模相对小一点,人少一些,中午比较安静,可以午休。我征求鲁鲁的意见,他不愿意转,因为现在这个小饭桌熟了,同学多,中午好玩,而且还有一个他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就是在去这个小饭桌的路上,分布着好多各种各样的商店,里面好玩的东西数不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中午是不可能睡午觉的。
从学习的角度看,人少的小饭桌更安静,中午睡觉对下午上课肯定更好;但是从玩的角度看,孩子喜欢热闹,人多就好玩。两相权衡,我选择了让他玩。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回家就没有玩伴了,也没有时间玩,吃了饭做作业,做完作业睡觉,生活确实太单调。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是很好,但社会经验却很少。有时候想,现在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都是什么样的精英呢?一个只会读书的孩子,将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吗?拼命读书,这样的人生模式只适合做科研、做学问。但显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成科学家,都成学者。何况,就算是将来走科研的路,科研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埋头读书就能解决的。现代社会,科研也需要协作,需要和人打交道,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人,一个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人,在科研上也很难有大的建树。
所以我宁愿让鲁鲁去玩,和大家在一起,在孩子们自己的世界里,去认识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学习与人交往的知识,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现在我每周给他七元钱,他已经有了经济生活,在路边那些商店里,他学会了买东西,学会了讲价,学会了和同学合伙消费,也看破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看破了一些抽奖、赌博之类的把戏,更学会了慷慨,与人分享。
现在鲁鲁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顶尖的,但我不担心,世界这么大,不可能没有他立足之地,只要他自己有强健的生命力,他总会找到他自己的土壤,总会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