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里有没有电脑

(2006-01-06 12:09:32)
分类: 我的写作与出版
        历史上我有过很多署名,最主要的有四个。
        “鲁智”时期,是最初的纯朴而懵懂的时代。署名“鲁智”的作品只有一部——寓言集《准备发芽的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时间是1988年,我24岁。
        在那样一个年代,在那样一个年龄,就出了一本正式出版的书,似乎是一件很值得张扬的事。但是我不。领了300元稿费,收了30本样书,这事也就结束了,甚至连坐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也不太清楚我到底出版了个什么东东。精神上没有多大成就感,经济上也没有多大实惠,日子还是一如既往——寂寞的时候还是寂寞,快乐的时候还是快乐,和所有青春期的人一样。
        然后就到了“鲁稚”时代。人似乎是长大了,懂事了,有了表现欲,也懂了些经营之道,还混进了圈内,知名度在稳步提升。我写了很多东西,很杂,小说、散文、杂文,还有诗。没有结集的不知道有多少,结集出版了的有六七本,销量还不错。
        这是个比较光鲜的时期,我像个上进青年,向着成功人士的目标靠近。
        文坛显然是个太小的坛,和时代的风起云涌有点不相称。不久以后,我就离开这个坛,用一个当时最时髦的词来形容,“下海”了。
        几年下来,没有发大财,也没有被淹死,莫名其妙又开始写。我生命中有一种瘾,仿佛不写是不行的。事物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旋了一圈又旋回来了。然而此波已非彼波。变化的不仅是由电脑代替了钢笔,而且由圈内人变成了散兵游勇,从此孤军奋战,既没有领导,也没有同志。
        我已经不叫鲁稚,而叫“古古”了。古古是谁,没有多少人知道。我是不是古古,我也不能确定。我写了很多文字,被冠名古古,但古古又不完全是我。我的文字在中国畅销,在外国也畅销,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在虚拟的网上还是我住家的小区,我从来不以古古的名义出现。
        没人认得我。
        写了几年,赚了一些稿费,我还是没学会花钱。越来越陷入厌倦之中。
        读了些佛教,读了些基督教,还读了些科学,另外还有五花八门的书,仍然觉得没有着落。
        很多时候,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努力想乐观起来,但是不行。有时又是个乐观主义者,努力想颓废,更是不行。
        我开始写一些什么也不是的文字,内容涉及孩子、自然、生死等等,有的明朗,有的灰暗,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却常常给人健康的错觉。
        我越来越喜欢上网,隐姓埋名,四处游荡。即使在网上,我也离主流很远,从不掺和是是非非,也不在乎点击量,有时潜水,有时裸奔,偶尔和陌生人邂逅,若相见甚欢,便小酌几杯,尽兴而散,若话不投机,转身就走,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慢慢地,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自己叫“蓝色的河”。
        曾经的鲁智、鲁稚和古古都离我远去,我在一个新的空间中以新的方式存在。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单纯而又自在的空间,一个有着真诚和善意的空间,当然也有许多的恶。但是空间大了,选择和逃避都很容易。我所得到的,几乎都是好的。那些从未谋面的网友,给了我许多实在的快乐,现实中的虚无反而在虚拟的世界中得到缓和。
        虚拟世界并不是虚的,每一个ID都是一个真实的人。感谢电脑给我温暖,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电脑,现在我还是这样说,有电脑的天堂,值得我们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