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赦1959》观后感

(2019-10-08 08:35:13)
标签:

《特赦1959》

影视评论

内战

军事

历史

《特赦1959》观后感

国庆节出游比较堵挤,看了《特赦1959》。
因为,建国前战事不断,他们几乎担当了每一个战事的主角,他们应当对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基于此,一口气看完了本剧。看完后,感慨不一,在此谈几点看法,供欣赏。
一、本剧的看点应当在战事心理致因探索的延续
任何战事,既有原因,也有背景,作为在执政集团蒋介石总导演下的项目导演,应当看的非常清楚。然而,在本剧中,对各个战役,尤其是几大战役的客观评价几乎看不到。这是非常遗憾的。本剧的吸引力在于军事历史题材。战事已过70.年,改造已过60年,从历史唯物主义看,对此应有清楚的界定。
许多看本剧,其吸引力也在于此。因为,国内各大战事已经结束,对战役的背景、原因分析,在战犯改造期间,已经有了眉目。然而,今天搬到银幕,依然不清楚。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他们人数众多,对于一个战役的过程,几个人可能就表达清楚。毕竟他们亲身体验,具有切肤之痛,没有一个深度的思考是不可能的。
二、改造的理论高度值得怀疑
他们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亲自指挥各大战役,是战事的主角。因为,他们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和气质。因此,改造他们的理论水平或理论支撑值得重视。从主人公(所长)的形象看,过于完美。这种水平,在今天看来也很难得。完美的几乎无缺。因此看了,感觉不真实。因为,毕竟是军事历史题材,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三、改造者与被改造者之前的互动大都脱离了战事本身
在本剧中,故事的矛盾大都起源于改造中现场的事件。如争取缝纫项目或木工项目的平等上,而非战事事件上。战犯的因由在战事。他们在战事中各个环节,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判断决策过程。他们的优势也在对战事的决策上。这种决策过程,才透露出一个人的犯罪动机,才是人们关心的部分。而表现在改造过程现场的项目上,让人看了非常滑稽可笑。与他们才胆过人的气魄形成鲜明的对照。
四、战犯的扮演者与本人相差很大
如王耀武,是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而本剧中 的王耀武则嬉皮笑脸,严肃不足,嬉笑有余。

《特赦1959》观后感

《特赦1959》观后感

对于黄维的表演,也存在着差距。黄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功勋。在淞沪会战号称"血肉磨坊"的罗店战役中表现神勇 。曾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然而,在改造现场上的具体项目的争议上,表现出的一些斤斤计较,与他们在战事上的表现格格不入。
《特赦1959》观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