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乘客心理学

标签:
交通运输沙勇亚运村心理状态公交企业 |
分类: 教练员 |

对 提 高 乘 务 服 务 质 量 的 意 义
乘务员的工作是直接与乘客打交道的工作,在公交队伍中,乘务员人数最多,是运营生产中的生力军,没有乘务员就没有车厢服务,公交企业的两个效益是通过乘务员的工作来实现。乘务员如何提高乘务服务质量,首先取决于乘务员个人的文化修养,其次是对岗位工作重要性的公正客观认识,乘务员只有对乘务工作有了正确认识,首都公交的服务质量才能创一流。
一、最佳服务是用心用情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理解和认识也不断变化,无论是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
充分认识到服务与被服务的舒心愉悦性。
(一) 乘务员应具备洞察乘客心理的能力
洞察乘客心理的能力是指通过对乘客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观察,把握乘客内心
的真实想法,判断乘客心理状态的能力。乘客的心理状态,会通过一系列介质表现出来。
如咬牙切齿表现愤怒;红光满面表现高兴;沉默不语可能预示正在承受着某种压力;伤感悲哀的则是遇到了重大的不幸。乘务员有效把握乘客的真实想法,适当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在处理非常态乘务关系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乘务员怎样识别乘客心理活动
1、通过乘客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其心理状态。表情、动作十分自然的乘客,一般处于正常心理状态。社会学家经研究得出结论:如果将双手臂交叉于胸前的人,一般是处于防卫状态,表示与所处群体的抵触;另外,呼吸急促是焦虑、悲伤或者愤怒的表现;与人说话时,深吸一口气再说话,是正在压抑或者调整自己某种激烈情绪的表现;双手指尖相对而成宝塔形,或者两手相搭,肘部分开,以前臂构成尖塔姿势,都是自信的表现等等。
2、通过乘客谈吐时的语气、语速、声调、语言逻辑重音等来判断其心理状态。如乘客
表达时的语速快说明此人性格直爽,脾气也比较急;说话结结巴巴或者经常说错话,则是紧张或者有隐情的表现;听人说话没有耐心,或者别人一开口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工作太忙或者时间很紧的表现;没有等对方讲完,就急于发表知己的观点的人,一般时间观念也很强,故意拉长语调或者嗓门,是强调或者引起注意的意识;两个人靠得很近,而且讲话声音很小,说明在谈一些不愿意公开的问题;答非所问,是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的表现等等。
(二) 用心用情,真诚服务
乘务员要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观察乘客的时候,应迅速分析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服务对策;分别对外国客人、老人、小孩、病残人士、宗教人士等进行规范服务的同时采
取特殊服务,更细心、更人性。用心用情,真诚服务即微笑服务,让微笑充满车厢,把美好留给乘客;亲情服务,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不仅把乘客当服务对象,更把乘客当亲人;敬语服务,常用敬语十个字,在语言中表现应有的职业文明;开展知识服务,树立公交企业员工的良好公众形象。
(三) 礼貌待客,把“对”让给乘客
礼貌待客的基本点就是尊重客人。要有效地做到尊重客人就必须加强自身职业礼貌修
养,做到受辱不努、自重自爱。受辱不努,即要求公交乘务人员面临急难时,不变脸不必火,沉着大度,能以妙语应粗俗,用豁达胜愚昧,以文雅对无礼,从而摆脱尴尬,维护公交企业声誉。自重自爱,即要求公交乘务人员在操作及服务时要稳重、规范、恪守;态度要平稳热情而有分寸,语言不乱而有分量。论理处事有理有节,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把“对”让给乘客。因为乘客乘车,除了为顺利快捷到达目的地外,在乘车过程中获得尊重与友好也是内心的需求之一。因此在乘务服务中,不乘客人感到自己享有了应有的尊重,对乘务服务中的不足就会以宽容豁达的态度给予谅解。否则当乘客深感自己被轻视、被贬低,那么乘务员对其任何的服务都会被抵触和否定。
把“对”让给乘客指在乘客不对自己对时,乘务员要有包容乘客过错的修养;自己把责任主动承担起来的“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让”;对乘客的言行从好的方面解释的“让”;在不能肯定谁对、谁错时,先假定自己错,然后再进一步核对事实,以求得到有力的证据,而保留余地的“让”;或从公司长远利益着眼得理也要“让”等等。但把“对”让给客人是有条件的,当乘客的言行已经严重“越轨”时就另当别论了。
二、
(一)乘客对优质服务的各种心理
1、对优质服务的期待心理是乘务员应该了解乘客心理。
2、客想得到方便,怕吃亏的焦急心理
在乘客中,有些乘客担心自己乘车中遇到不方便,同别人花一样的钱买票却享受到
别人少的服务,言行便显得焦急;如不听乘务员的疏导指挥、怕自己没有好位置而不顾顺序拥挤;自私自利向乘务员提出无理要求当得不到满足时无理取闹、干扰乘务员的正常服务等等,对这些情况,乘务员努力克服委屈情绪,对此类乘客多劝说,细帮助,真服务。
3、乘客希望自己被关照的独占心理。乘务员应具有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4、乘客希望自己受关注的追求优越心理
人们的心理中都普遍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都自信自己比别人胡优越之处。所以乘务员在服务中应当恰当地赞美乘客,乘务员应改变性格内向不善赞美他人的不足,大胆地积极地赞扬乘客的出色之处和优秀之处,这样做不仅乘客高兴,也有利于乘车中的服务和交流;与此相联系的是,忌挖苦乘客的短处,让乘客处于难堪状态;当乘客遇到不懂的问题或做错事时,忌轻视乘客、忌训斥乘客,忌让乘客在众人面前有失身份和伤脸面,另外,不要不满或不在意乘客的虚荣心,实际上,乘客虚荣心也是自尊心的一种表现,乘务员在乘务服务中也应适度重视。
5、乘客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并且自认为是正常的。所以,在乘务服务中,对乘客的要求不能简单地说“不”或不重视,而要充分地说明情况及原因,以求得理解、谅解,因为有的乘客明知自己的要求是过分的甚至是无礼的,但若自己的要求未得到满足时,就认为是服务太差而刁难乘务员,处理不好会激化矛盾,甚至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留下“后患”。
(二)优质服务要满足乘客的心理需要
乘客的服务需求虽然千奇百怪,但解决起来并不困难,关键是乘务员要了解乘客的真正心理。对很多乘客来讲,有时的第一需要是说出抱怨的话:甚至对乘务员人员发火、耍脾气。此时,乘务员送上一句、一个微笑、一份关切,其乘务服务的效果将大不一样。乘务员要学习倾听乘客的倾诉。倾听时,应目视对方全神贯注、态度认真;忌东张西望或做一些无关的下意识的小动作;并适时地用赞许的点头或手势,使乘客确实感到乘务员的尊重和诚意。
倾听时,应善于捕捉信息。回味、思索对方的话语,从中判断乘客所说出话的真实意图,据此采取不同的针对对方的有效的办法以解决矛盾,进而产生良好的乘务服务效果。
乘务员要在做好对乘客业务性服务的同时,还需更加重视对乘客的“情感服务”,力求使每一位乘客在精神上享受到愉悦;忌厌恶和鄙弃的冷漠服务。
面对不同的乘客,乘务服务要掌握的三个要点,即:“根据不同乘客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把“乘客现在需要什么”变成“个性化真诚针对性服务”;发挥语言艺术在服务中的神奇作用,并总结出“少说抱怨话,多说宽容话,少说讽刺话,多说尊重话,少说拒绝话,多说关怀话。”乘务员在公交服务一线上掌握和运用这些乘务服务原则和方法,将会为全面提升公交整体服务品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促进作用。
乘务员在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服务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锻炼提高自己:
1、遇事不慌、沉着镇定
2、快速反应、思维敏捷
3、开朗豁达、机智幽默
4、节制有序、恭敬有礼性
原323路“男子汉车组”售票员沙勇认为,做好服务工作,不仅有热心、诚心,还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研究掌握多种乘客的乘车心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势利导地做好服务工作。他潜心学习《公共交通职业道德规范》、《乘务学———乘客心理学》,学习劳模的先进经验。根据沿线乘客的心理特点,他总结出:高峰固定乘客多,低峰流动乘客多,平时外埠乘客多,节假日抱小孩乘客多;春秋季旅游乘客多。儿童淘气好动,病孕乘客喜欢静,老人眼花耳聋行动缓慢,残疾人行动不方便等乘客特点,采取适当的服务方法,恰到好处地为乘客服务。
一次,几位外地乘客要到亚运村去参观浏览,上车后纷纷询问怎样换车方便。他想要是每个人的问话都回答一遍忙不过来,一边笑着一边说:“欢迎你们来北京,你们看大家赶车都挺累的,去亚运村换车还要有几站哪,请往里边走走,里面不挤,到站我叫你们。”顿时,喧哗声被他的话语吹散了。
来自:http://hi.baidu.com/�����з�/blog/item/47621af7960fb525720eec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