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的学科组建设

(2017-06-15 13:53:33)
分类: 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赵翠:“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的学科组建设

      ——以生物组为例谈学科组建设的目标追求与实施策略

 

    在合学教育的业务研讨中,我们已经逐渐接纳并习惯于目标、策略、评价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这也为教研组建设指出了突围的路径。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教研组建设需要做三件事:一是思考教师的发展目标,二是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策略,三是围绕目标达成而建立的反馈评价体系。下面,我就结合上述角度,谈谈合学教育实施以来我校生物教研组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学科组建设的目标追求

作为教研组长中的一名新手,我曾经一度认为教研组只是大家交流沟通的媒介,主要从事集体备课,传达学校信息,评课等常规活动,没有什么创新和特色可言。2012年,我校与合学教育结缘后,我们建构了目标、策略、评价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以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为教师发展目标,加强教研组建设。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对教研组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目标追求。

    群体如水,个体如船,水涨船高教师个人和教研组之间、教研组和学校之间、教师个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船和水。教师个人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教学能力,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养成了善于学习创新、善于接受和实践新思想、新理念的习惯,才能承担重任,独当一面。生物组的教师正在快速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目标既相同也不同。相同是因为都要成为学生、家长、学校满意的优秀教师,不同是每位教师又会结合自身的独特的气质、特长、风格、魅力成长为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教师。

让生物教研组每位教师能够各尽所长、各尽其才,发挥个人最大能力,整个教研组就会优势突出,实力大增。教研组这池就会越积越深,教师这艘也会随水而高。所以,教研组建设中,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的目标不可割裂开,教研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为个体和群体的发展目标服务的。

二、学科组建设的实施策略

策略是为目标服务的。学科组建设的策略,要服从于、服务于学科组建设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这一目标。为此,我们实施了如下三个策略:

策略一:主题教研,让思考安营扎寨

好老师是教出来的,名师是实践中学习、反思出来的。学习、反思是教研中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怎样能促进教师有效思考?如何能使有效的思考落座?主题教研帮我们解决了这一困惑。我校的每次教研活动都给出相应的主题,以定格的话题引领学习,引发思考。生物教研组以此为契机,采用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教师,突出个体特长,认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例如,合学教育主题教研的话题有 学习突破合作学习的5大瓶颈我的合学设想学案导学策略的思考反思走走停停与合作点的恰当选择等。有效教学主题教研的话题有提高课堂管理的艺术如何有效利用下课前的5分钟等。每个话题都有中心发言人。在以提高课堂管理的艺术为主题的教研会上,张琳琳、于琨两位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课堂管理高招;在以我的合学设想为主题的研讨会中,邓金全、锡立涛、吴红雨等教师结合自己的合学实践,谈感悟、谈设想……

这样的教研会,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都强,增强了研讨的实效性,主角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经验展示自己,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更新,沉淀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教师自我特色的发展又与教研组专题活动有机融合,达到个性和共性的契合,形成和谐共进的态势,有利于群体优势的形成,所以主题教研的深度实施能推动教研组迅速发展,以后的教学研讨,我们要继续有序、有效地开展好主题教研活动。

策略二:课例研究,让研究落地生根

    生物教研组以晒课、磨课活动为载体,依据合学教育理念,依托学案导学,从目标、策略、评价的视角进行了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探究的实践研究。在学校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我们加入自选动作,对磨课活动进行了细化,通过课型分配同课异构课题研讨实践研评打磨推广的流程,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四种课型进行了探讨和梳理。

我们曾经重点研究的课例有:新授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田坤老师和吴红雨老师),复习课细胞分裂(张秀和姚金环老师),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课(王洪力和张金明老师)。

这里,我们重点谈谈复习课的研磨与突破。

传统的复习课一般是在老师的带动下靠时间累加一遍一遍地出来的。如今学生在校时间少了,教学容量却没变,怎样做才能提升效率呢?张素兰老师在四种课型的讲座中指出:先宏观梳理,后微观确认;先课下整理,后合作复习。这些策略引发了我们对复习课的深度思考,全组教师集中对这一课型进行了实践研究。

教研组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积极研讨寻找宏观梳理、微观确认课下整理与合作复习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慢慢形成了复习课独有的学案导学模式:知识回顾——网络构建——讨论展示——应用提升。学生课前先独立完成预习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授课过程中,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网络化并书写于学案中,以引导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体现了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选择重点、难点、疑点及高频考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在难点、疑点处合作探究,体现了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这样的复习课,不再是满堂课都在知识反刍,嚼不烂还咽不下,这样的复习课,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宏观概述与细节打通紧密结合,复习内容与对点训练紧密结合,教师教学站位高,教学设计有深度,学生学习有实效。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学模式不是固化,而是一种思考和启示,教学模式不一定一劳永逸,而是一种引领和带动。教师将这种思考与引领实践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打磨,慢慢地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教研组将这些资源有效地收集汇总,资源共享,便是学科特有的宝贵财富。

策略三:同伴互助,让创新之花绽放

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全组教师教学智慧的凝聚和合作精神的发扬。创新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教研组的灵魂,亦是一个教研组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生物教研组一直秉承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优良传统,发挥集体智慧,在协作中创新。

1.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

以老带新,新老结对 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教研组中实行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制,对青年教师进行长期有针对性帮扶。老教师热情传授、悉心点拨,青年教师虚心好学、主动自觉,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和谐的互助中互相感染,会不断激发出教师的创新热情。例如,各个备课组针对本学年的学情,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高一备课组,在开瑞霞老师的带领下,在原高一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努力修改出更符合学情的学案。高二备课组,在王洪力老师的引领下,针对教材内容和具体学情,亲自动笔书写知识清单,狠抓落实。高三备课组,分工合作,精选、精编试题,力求做到省时高效。其实创新不一定轰轰烈烈,我认为,教育教学中的小方法,大效果就是创新。创新成为生物教研组一种教学新常态。

2.学科助力项目组初探

张素兰和李景龙老师提倡在学生中组建学科助力项目组,拓展沟通渠道,提升沟通质量。高三备课组以此为出发点,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尝试,在学生中培养 学科带头人

生物学科助力项目组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同伴的课下合作;局部带动整体,扩大普通班的学习面,整体提升实验班的学科素养。

实施的主要策略是:各班由科代表牵头,组织学科优势生组合成出题、讲题智囊团,这个团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5人,他们课下资源共享,选择最优试题进行拼组。并且有专人利用自习课给同学们讲题。教师严格把关试题的质量和数量,普通班试题重基础和重复,一次半篇;实验班试题重核心和拔高,一次一篇。

活动初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班与班之间出现了比学赶超的学习劲头。到了高三,组题、讲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教研组建设是科学,需要不断探索;教研组建设是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我们会不断地学习、研究,朝着打造个体有特色,群体有优势的品牌教研组这一目标继续努力。我们正在路上……

 

(作者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高级中学生物组组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