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立意与章法
(2011-11-19 11:15:42)
标签:
近体诗章法立意讲稿庐山区文化 |
分类: 有辱斯文 |
近体诗的立意与章法
——庐山区老年大学讲座稿(二)
一、关于近体诗的立意
(一)立意要高,不能卑微,不是所有的题材都能入诗
1、赵京战举某作者怨愤分房不合意诗例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比。
2、某作者《化解鸟粪堕身尴尬》:
3、某作者:倾心女孩——家穷未果——考上中专,工作——又生此念
4、有些题材即使要写,可采取两个途径:
(1)含蓄。如深南大道《临水》:
(2)挖掘新意。本人《雪》:
5、建党建国几十周年之类。李树先《庆贺建党90周年(新韵)》这是比较好的:
(二)写新事物,创新意境
1、广东黄各伯《夜飞伦敦》:
2、魏新河《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
3、欧阳鹤《西部大开发放歌》:
(紫塞:古书载秦汉长城土色皆紫。指北方边塞。)
(三)借题发挥
1、结合自己的身世处境表达某种理想或观念
(1)王安石《登飞来峰》:
(2)宋李强父诗云:
(3)袁克定《感遇》:
(4)本人《自我介绍》:
2、咏物诗抓住所咏对象的某个某些特点进行生发联想
(1)罗隐《鹭鸶》
(2)杭州俞苍石秀才《观绳伎》:
(3)本人的 《钢笔》:
(4)本人的《野桃花》:
(四)旧题材翻出新意
(1)写息夫人
(2)写马嵬驿杨贵妃之死
(3)写王昭君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4)写项羽自刎乌江
(5)罗隐《西施》:
(6)樟树黄梦明《织毛衣》:
(五)炼意修改例(熊东遨)
原 作
改 作
原 作
改 作
原 作
改 作
二、关于近体诗的章法
显然《柳絮》写的比较好。《桂》的思维没有打开,很平淡,而《柳絮》前两句写了象雪一样纷纷的柳絮之后,后两句思维荡开,不再局限于柳絮的本身,而由其特点展开联想,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是讲究了章法。
(一)“起、承、转、合”的提出者及例释
“转”,就是转折,不能再就着上面写,要开拓出新的意思,把笔墨荡开,第三句不再写江边如何,而转过来写淘金女淘出的金子不是自己用而是去做美人的首饰和王侯的印,得出主题:他们的享受和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再看律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自问自答点明祠堂所在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还是写祠堂,院内冷落的环境,寄寓对所景仰人物的感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不再接着上面写祠堂,转写其生平,赞其才略和高风亮节。)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写自己的缅怀悼念,深化题旨。)
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起,点明时间地点,总写环境,并暗喻皇恩不到贬谪之处)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承,紧接上联“早春”之意,抓住宜昌特有的典型的景物“橘子”“竹子”铺开描写)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转,写自己在大雁归来、万物复苏之际的思乡之感和带病入新年之慨)
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合,说自己也曾经在洛阳做过官、享受过那里美丽的春光,目前这里花开虽晚,但也不要哀叹,自己的前程还是美好全诗在强自宽慰中结束)
野芳虽晚不需嗟。
(二)另外的例子。文无定法,诗也无定法。有人就反对这个,如清代王夫之。
1、绝句
王之涣《登鹳鹊楼》(山西永济县黄河东岸)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转合)
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起)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转合)
李白《越中揽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前三句一个层面上写)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最后一句才转合)
2、律诗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起,点明登高时间地点及自己无所依傍的处境。)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承,登高所见,写广阔的画面。)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还是承,写登高所见,写“牧人”“猎马”两个点。)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合,回到孤独处境,只有怀念上古反对周武王灭商,躲到首阳山,不食周粟的伯夷,表示隐逸之情。)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商隐的《泪》就更极端了: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