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1_pstatp_com/3a4ad26dfe353f5b28d74d3d282a6717.jpg
以前住在羊西线,经常从一个超市门口经过。每天早上,他们的员工都会在门口排队,不知道是跳操健身还是开会洗脑,总之经常唱一支什么《感恩的心》。后来知道,大概很多公司都喜欢让员工齐唱这支歌儿。或者是让他们感恩顾客,或者是让他们感恩公司给了他们饭碗?老杨挺犯疑。后来去看了歌词,感觉完全是一支情歌儿。不明白员工集体唱这个搞什么东东。这个,恐怕也只有公司头头才知道。呵呵。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1_pstatp_com/7956ed59473fcbe0ed39f100f758d59a.jpg
2008年地震之后,感恩这玩意儿就越发流行起来。那期间,老杨主持一个帮扶活动。有某地企业跑到成都来,去医院直接给伤者派发善款。记者回来,传的图片中,居然有接受捐款的人给企业代表下跪的照片。我不明白拍回这样的照片意欲何为,当即否定。后来传稿到外地联动媒体,那边记者觉得那照片场景很感人,但我却告诉他:“我不喜欢这个场景,建议你们也不要用这张照片。”他沉吟几秒,说:“我也不喜欢。尊重你的意见,换其他照片。”
再后来,看到有媒体策划开了感恩行动。记者跑到医院去问那些伤者:“你们有没有要感谢的恩人,我们帮你们寻找。”大难之中,得到别人帮助,感谢,或者感恩都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第三方的媒体,主动去撩拨这事,就显得有些不地道了。所谓,有情可原,于理不通。
想起,2008年十一大假回家给父亲庆祝生日,看到什邡六叔写给父亲的信。原来久久联系不上,父亲心急如焚之下,寄出一个空信封,只在信封背后书了几个大字——收到请联系我们(电话号码)。就是要他们一个平安的消息,简单而情真意切。过了些时日,终于收到了六叔的回信。从信里可以看出,六叔家并没有人员伤亡,房子也是“二层小楼变成了平房”,这自然可以让人宽心不少。但信里措辞,让我感觉怪异,兄弟之情甚少,倒是感谢ZF感谢D,XX主义的优越性之类写得密密麻麻。很难想象,这是亲兄弟之间在大难之后的第一封信。随后,父亲回了信,说了老家这些年的情况,包括老家其他兄弟的身体状况和我母亲去世等等。六叔的第二封信,前半部分感慨一番,然后又是感谢ZF感谢D,完全是“要闻体”,看得我苦笑。
其实,我一点不怀疑六叔一家在大难之后对政府的这种感情。但是,这些,难道不是D和ZF的职责所在吗?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值得在家书里再三强调吗?难道亲情的牵挂,不比ZF的职责所在更值得感怀?这也是老杨为什么厌恶公司让员工唱《感恩的心》的原因,员工付出劳动挣得薪水,公司因此赚取利润,彼此依存,谁感恩谁?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p1_pstatp_com/567c050534359d46e29deec654279ea5.jpg
说这一通,倒不是否定感恩节,感恩上帝赐与的丰收,其实是感恩大自然。感恩之心,实在应该具备,才是一个起码的人的样子。但是,如果把职责和施与混为一谈,把平等依存和依靠乞求混为一谈,这样的感恩,还是少点为好。要大力宣扬的,应该是与人为善的真实快乐,而不是在为善中得到跪谢的变态满足。